这个行业培养个技师得20年!金锋代表:别让年轻人走开
2019-03-10 要闻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刘昕璐 北京摄影报道

在海上救援发生的第一线,是谁逆向而行、冲锋陷阵?“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救捞潜水员职业发展保障,提高救捞潜水员社会地位,进一步发挥‘海上守护’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如是呼吁。在他看来,由于潜水员对体能也有基本要求,因此,特别要让从业者中的“90后”“00后”年轻人看到希望和未来,稳定救捞潜水员队伍,别在职业黄金期就断了层。

救捞潜水员对维护国家海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让金锋特别有感触,在他看里,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关注技术人才培养、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心和气魄,这为更多有志青年提供了成长成才的途径,也让一线技术工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金锋说,中国救捞潜水员作为国家应急抢险打捞队伍中最核心、最专业的水下力量,在维护国家海域安全、海洋环境、海上资源开发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救捞潜水员具有水下作业环境复杂、工作独立性强、由于机体受高压和水下环境影响对潜水员身体素质和作业技能要求高等特点,行业特殊,风险性高,是水上应急救捞作业的重要组成,并贯穿于水上应急救捞作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是保障水上应急救捞工作稳步推进和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技术和岗位。

金锋举例,在去年“重庆坠江公交车应急救援”中,潜水员潜入75米深江底带回5具遇难者遗体、探摸到汽车黑匣子、成功将公交车打捞出水;在“桑吉”轮应急抢险救助中,4名潜水员组成“敢死队”搜救小组,登上随时燃爆的难船、带回黑匣子和遇难者遗体;马来西亚翻扣挖沙船救助,潜水员成功从翻扣的船底救出2名遇难者;长江“东方之星”应急抢险,潜水员连续奋战4天3夜迅速将沉船打捞出水。

同时,救捞潜水员队伍也是加强国家海上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利器”。

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为代表的中国救捞,于2014年初在南海创造了313.5米我国饱和潜水作业纪录新的国家深度,实现了我国大深度潜水作业能力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深潜水作业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当前正在稳步推进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研究攻关,这对中国救捞潜水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呼唤国家、社会加大对这个职业的认知度

然而,金锋注意到,国家从建立中国救捞这支队伍起,救捞潜水员作为救捞队伍的主干力量,人数一直在300~500名之间,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目前我国水上应急救捞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

2007年,交通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将救捞潜水员列入首批交通行业特有职业(工种)目录,同年潜水员国家职业标准通过评审。2014年,潜水员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使得潜水员可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极大增强了救捞潜水员的职业荣誉感,同时也强化了我国水上应急救捞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潜水员队伍建设。

不过,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救捞潜水员职业没有被列入,致使救捞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停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捞潜水员队伍和水上应急救捞事业的发展。

“工作环境本就艰辛而危险,如果还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就会不断出现转岗和离职。”金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我们好几个技能已经相当好的年轻人离开了。其实,潜水员的成才比较晚,除了要有两年纯学理论知识外,还要学各种设备的实际操作。到了打捞局后,还要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帮带,真正放手让年轻人去做事情,也要7到8年的时间。否则的话,我们哪里敢让他们水下独立作业?”

从一线做起的金锋深知,救捞潜水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还需要掌握诸多水下作业技能和技术,复合型技能要求较高,从选拔、培养到成长为1名能独立完成水下基础任务的救捞潜水员,需要一定的年限,而成为技师或者高级技师则需要20年。

金锋说,中国救捞潜水员的从业数量和职业技能水平,关系到我国水上应急救捞能力,事关我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海上安全保障。因此,他此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注重制度供给侧改革,完善关键性岗位从业人员管理,尽快将救捞潜水员职业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重启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畅通潜水员成才、成长渠道,从国家层面支持、鼓励、稳定、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救捞潜水行业和抢险救捞事业,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人才支撑。                    

“我觉得,虽然是一个比较小的领域,但是其实很关键,海洋强国建设、航运强国建设,包括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这无疑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屏障。”金锋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刘昕璐 北京摄影报道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