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24小时中的公共艺术展:“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今年上海艺术24小时不仅有单纯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参与,也吸引了不少有商圈背景的艺术馆或者艺术展览。而这些艺术的呈现,让艺术24小时的内涵更加多元,当然也让观众更能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位于浦东的上海世纪汇广场这次就在艺术24小时期间启动了名为“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的公共艺术展览。展出两位艺术家刘毅和刘真辰的作品。主办方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介绍,“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这个名字来自于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论。有别于进化论,拉马克主义的遗传论认为物种所处的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能够遗传。
身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的刘毅,作品涉及公共艺术、多媒体、装置、雕塑、家具和视觉艺术等领域。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与设计展览。此次刘毅参展的雕塑作品《春语者》,可能是对用进废退论最好的诠释。而现在在巴黎和上海两地居住的艺术家刘真辰,这次则会带来影像作品《万花筒》。作品中,碎片不断绽放、放大、消失、循环出现,犹如显微镜下的细胞,到底是构成一个绚烂迷幻的催眠般的景象,还是终究“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这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刘真辰曾多次在商场里进行艺术展览。他曾受巴黎老佛爷商场委托,参与其艺术橱窗的创作,并在老佛爷商场艺术展览中展出。
近年来,商业综合体选择与艺术类项目的合作已成为一种主流的营销模式。从最初的K11的莫奈展、新天地“不朽的梵高”艺术大展,到如今遍地开花的艺术类合作,更有甚者如“K11美术馆”“复星艺术中心”“宝龙美术馆”等商业综合体运营自己的专业类艺术场馆。本次世纪汇广场参与艺术24小时也被认为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以往类似的合作都是由策展公司提供艺术家及其作品在商业空间内进行展出,但这次与世纪汇的合作则是由专业策展机构牵线提供国际知名艺术家资源及主题方向,世纪汇辅以专业设计公司的配合使内容更适合在商场公共空间内展出,这既提升了品牌调性,同时也更符合市民对于艺术的渴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