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祖国歌唱”开场!上海交通大学@了华东师范大学
2019-04-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从上周日起,一场网络拉歌活动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走来,从春意盎然的菁菁校园走来。年轻的学子用青春的方式礼赞祖国,礼赞新时代。“青春为祖国歌唱”开场了。

青年报版面图。

交大率先开唱

“相聚在东海之滨,汲取知识的甘泉。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薄日出,南洋之上,光照四方;书声琅,琴声畅,莫负大好春光”“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湖畔、仰思坪上,歌声悠扬,步履铿锵。

在此次“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航拍、延时摄影等组合形式,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形成传播矩阵,开展歌曲接力,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青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上海交大师生演唱的歌曲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校歌》《吾友南洋》《我爱你中国》,不仅展示了交大的历史底蕴和师生风貌,也传递了交大校友的报国情怀和共鸣。歌曲节奏明快,充满希望和力量感,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了解,《吾友南洋》是由1990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罗坚、2015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王斌、2014届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校友姜若芾共同创作的歌曲。他们表示:“为母校写歌,为校友写歌,其实也是为自己写歌”,回顾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吟唱“青春不毕业”的心语,抒发对母校和同窗的深厚情谊。

在国旗下、在仰思坪、在樱花林、在思源湖,交大师生的歌声在充满春光的校园里荡漾;还有同学带着足球机器人参与,“高科技感”十足。

除交大学子外,带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在洱海治理一线的孔海南教授,在专业课中贯穿思政教育的刘西拉、乔忠东教授,打造大学生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的施索华教授,全力呵护学生成长成才的龚强老师,青年教师代表徐艳如、张娅、刘伟也出现在“拉歌”活动现场。“这次拉歌活动很有感染力,从同学们的合唱中,我感受到了年轻人的那种乐观和积极向上,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青春的力量。”孔海南教授表示。

华师大接棒

在春日的仰思坪上,交大师生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和对学校的深切自豪,同时,交大也希望通过网络拉歌邀约的互动形式,传递给更多高校,共谱青春赞歌。

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抛砖引玉求接力。于是,丽娃河樱桃河畔,樱花树旁海棠花下,华师大的校园里,学子们通过《我在未来等你》《华东师范大学校歌》《共筑中国梦》传出了“青春为祖国歌唱”的优美歌声。一首首青春旋律,唱出学子爱的宣言。

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我们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在歌声中,师大学子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记者了解到,此次华东师大的视频创作拍摄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取景地及歌曲选择完全由同学们做主。在选取传统地标的基础上,同学们建议加入大夏书店、华东师大出版社24小时阅读空间、闵行校区樱花园这些新兴网红地,体现校园书香文脉的创新传承,更书写了华东师大学子的身份认同。在演唱曲目的选择上,同学们选择了贴近自身心路历程,又能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清新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饱含对未来的炙热期待,抒写青年人的奋斗心声;从提笔踌躇的迷茫,到昂首阔步的坚定,极富感染力的歌声,让同学们共情共振,未来在脚下,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圆梦人。歌曲拍摄中,路过的师生也被吸引,驻足围观,尽管记不住歌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加入合唱、真情流露,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也跟着节拍挥舞。

歌声回荡在耳畔,感染力却由耳入心,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2016级本科生陶佳宁表示:“去年我和我们师大的140名小伙伴们一起参与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青年应该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当中,在与祖国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书写青春担当,就像我们唱的歌一样,共筑中国梦,我们在未来等你!”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2018级硕士生花雅霏看来,当代青年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应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服务于社会,做到知行合一,用青年所具备的青春力量、积极姿态去服务社会,用这样的行动祝福祖国。

视频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平台同步发布,发布后三小时微博播放量已达3.8万次。“少年强则国强,为我们的青春打CALL”“合唱part太容易让人感动了”“青春的力量,你们感受到了吗?”网友们互动热烈,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上海交通大学 唱得好,三湘四水更动听。#青春为祖国歌唱#华东师范大学在黄浦江畔@湖南大学 ,浏阳河来一个!”歌唱接力的下一站,又启程了。

实际上,与上海交大同一时间,武汉大学的歌唱大片也亮相网络,并@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点燃春天里的无限创意,表白祖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