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5分钟读懂“大部头”知识
2019-04-06 青年

“二混子”陈磊和他的公众号科普漫画作品。 受访者供图


“二混子”陈磊身上的标签很多,他是一个从未学过绘画的漫画家,他曾从事过汽车设计师的工作,却不甘心专精于一个领域的知识,当起了“大众科普员”。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画画是我的兴趣爱好,我必须得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这个根深蒂固的念头在2015年被彻底打破,因为陈磊突然发现,原来爱好和事业可以完美结合。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画画只是我的爱好。我希望像普通男人一样,有一份类似工程师、IT这样为世俗所认可的安身立命的工作。”

1984年出生的陈磊是江西人,约莫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就迷上了漫画,《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等陪着“80后”一代长大的漫画他一个没落下。

和科班出身的画家不同,陈磊没有系统地学习绘画技巧。起初是临摹,后来他开始编故事。那些用画笔编出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披露了他色彩斑斓的内心空间,也让周围人都知道了这位“小画家”。

但他从未想过要成为像鸟山明这样的漫画家。“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画画只是我的爱好。我希望像普通男人一样,有一份类似工程师、IT这样为世俗所认可的安身立命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爱好。”虽然看似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绘画比作“瞎画”,但谦逊中却带着十足的自信。

他很享受这种独乐乐的感觉,直到微博时代的开启,从2009年开始他从西安结束求学远赴上海大众工作。也是那一年,他以“二混子”的笔名在微博、新浪漫画等平台发布作品。那时,他画的都是四格小漫画。有不少人私信给他,说“很好玩”。他内心嘚瑟一下。那时的他还没有任何知名度。白天,他是一名汽车设计师,8小时之外他是一位网络漫画家。

之所以起名“二混子”,外表酷酷的陈磊解释说,“就因为觉得这种人其实挺酷的,吊儿郎当、游手好闲,但不坏,还有一种豁达的心态。”2013年,“二混子”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混子曰”,简介只有一句话“专治各种不明白”。

虽然本科学的是机械,研究生学的是工业设计,堪称如假包换的理工男,但为了“中和”一下自己的单细胞,他也爱看闲书杂书,尤好历史书。“二混子”在网上小有名气是从画历史开始的,当他画出红遍网络的《如果东周列国是一个班级,这事儿就好理解了》时,突然觉得“这事能成”。

2015年,陈磊下定决心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大型国企。没有家人的反对,没有朝不保夕的担心,他稳扎稳打地开启了第二事业。

“我们现在在尝试让知识变得更好玩,也许在嘻嘻哈哈的五分钟之间,一些看似深奥的知识就轻松掌握了。”

在写了两三年段子后,陈磊意识到段子就是“抖机灵”,但知识传播却永远不过时。“我们就像在做漫画版的百科全书。在我看来,知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这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没有穷尽。”

从引力波到流感肆虐、东周列国,看似庞杂无章的知识体系在达到一定体量后分门别类。

选择知识作为漫画的切入点,陈磊有自己深远的考量。“我不是图文知识传播的鼻祖。这些知识肯定不是我原创的。但当时在公众号上做知识传播的不多,我选择了相对稀缺的形式介入。这一模式成功后,有很多人跟风,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感到真正的威胁。”

“我会对输出的每一篇文章的质量进行把控。”陈磊介绍说,这几年他的公众号积累了不少口碑和公信力。“因为我们选取的是浅层的科普,不会出现学术上的偏差。即便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受到的质疑也是严不严谨,而非正不正确。”

但陈磊也透露说,当他和团队成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专业的事,用生活中的例子做类比来将枯燥乏味的事变得浅显易懂时,也会引来个别专家的较真。“比如在写引力波的时候,在描述牛顿和爱因斯坦对引力波的分歧时,我们用漫画非常夸张地阐述了爱因斯坦对牛顿学说的纠正。帖子发布后有人留言,认为牛顿的学说才是对的。对于很多严谨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般不回复。如果网友没批评到点上,我们保留解释权,因为这样的争论很容易变成抬杠。只有当对方的说法出现明确的常识性错误时,我们才会予以解释。”

用漫画来画知识,解读知识这件事让陈磊觉得特别好玩。“我希望能激发大家对知识的兴趣,能轻松地学会看似遥不可及的知识点。以前有的人对一些艰深的知识望而却步,觉得很难,就不学了。我们现在在尝试让知识变得更好玩,降低学习门槛。也许在嘻嘻哈哈的五分钟之间,一些看似深奥的知识就轻松掌握了。”

“二混子”透露说,通过几年的积累,迄今,他的微信粉丝达到了390多万,微博粉丝有57万多。在后台刷新的时候,不时有粉丝催更。这对陈磊的鼓舞非常大,既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又“痛并快乐着”,因为“大家都在惦记你”。他还看到有一位家长反馈说,“我们家小朋友看到你写的历史,历史成绩提高了。”他觉得很欣慰。

“有的明明500字能说清楚的知识点,硬写成了十几万字的书。低效率读书成为青年爱上阅读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陈磊看来,“混子曰”相当于是知识的集散地。一直以来都对啃大部头书深恶痛绝的他发现了读者的痛点,“有的明明500字能说清楚的知识点,硬写成了十几万字的书,低效率读书成为青年爱上阅读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我们尝试着将知识做成视觉化的东西。打个比方在阐述房子的套内面积时,显然读图更为高效。”

更新一条漫画的工作量非常大,起初“二混子”只是个人作者,但很快陈磊就意识到,知识传播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做的,甚至不是一个团队可以做的,这应该变成一种全民行为。“希望未来有一天,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一个行业。”

如今,陈磊组建的团队有近30人的规模,陈磊仍坚持在第一线创作。“作为内容平台的创始人,我不能丧失内容创作的能力,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

虽说对知识保持无穷尽的好奇,但很多时候毕竟是外行,陈磊介绍说,为了对知识的准确性、真实性做好把关。他们借助了专家团队的外脑。“当一个公众号泯然众人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价值。微信公众号兴起后,出现了铺天盖地的伪科学,既然是做知识的,正确事关原则,这个过程需要保驾护航的把关人,最近,我们还将和相关部门合作,今后将推出更有公信力的医学类知识普及。”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