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发展报告:上海女性二孩生育率不足四分之一
2019-04-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今天,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共同发布了《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9)》。据了解,2019年的上海社会发展报告以“关注民生”作为年度主题,深入分析上海有关民生福利政策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据该报告主编杨雄和周海旺介绍,报告中第三部分的生育与青少年发展篇,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水平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改进生育福利政策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一系列建议。

分文化程度上海女性打算再生育的比例对比。

上海女性二孩生育率不足四分之一

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6000人的上海样本中,有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的女性4461人,其中1031人生育了两个孩子,占23.1%。从户籍性质差异看,户籍女性中只有164人生育了二孩,仅占6.7%,而外来女性中有867人生育了二孩,占比高达42.8%。可见上海女性二孩生育率不足四分之一,而户籍女性更低。

通过不同类别生育子女数量/生育二孩比例的对比,户籍女性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分调查时年龄看,30-39岁的女性生育二孩比例最高,50岁及以上的女性生育二孩比例最低。二是分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的女性生育二孩比例最高,而高中中专的女性生育二孩比例最低。三是分职业看,白领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比例略高于蓝领职业女性。四是分收入看,高收入家庭的女性生育二孩比例最高,中收入家庭的的女性生育二孩比例最低。

上海有一孩的女性打算生二孩的比例。

有一孩的女性打算生二孩的比例低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2172个有一个孩子的15-49岁女性中,仅有16.4%打算生二孩,其中户籍女性打算生二孩的意愿尤其低,仅为7.6%,而外来女性相对高一点,为26.2%。女性个案访谈资料表明,女性打算生二孩(生育意愿)的原因,与女性生育二孩(生育行为)的原因类似,主要原因也是让孩子有个伴,同时也还没有经济、孩子照料方面的顾虑。

女性不仅生育二孩的意愿低,而且即使想生二孩的对何时生二孩,45.5%还没有想好,其中外来女性的比例为46%,另外分别有31.6%的女性打算2018年,14.5%的女性打算2019年生。近半数还没有想好的女性今后不生二孩的可能性会比打算最近两年生的女性大。

分职业上海女性打算再生育的比例对比。

上海女性生育二孩面临的障碍

调查显示,女性不打算生二孩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重(66.3%),年龄太大(50.4%)、没人带孩子(43.8%)也是两大重要原因,养育孩子太费心的比例也比较高(37.3%),另外也有自己还没有想好、影响个人事业发展等原因。从户籍女性和外来女性的差异看,户籍女性更倾向于年龄太大(58.4%)、而外来女性更倾向于没有人带孩子(49.9%)。

通过对55个生育有孩子的育龄妇女的访谈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些阻碍上海女性生育二孩的障碍。女性个案访谈资料表明,“育”孩子的成本(早教、托班、兴趣班、辅导课等)非常高,家庭子女教育投入很大。此外,目前绝大多数家庭是双职工家庭,家里往往需要双方父母帮着带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里一个孩子已经让双方父母轮流带了,随着双方父母年龄的增加,帮忙照看孩子的能力减弱,如果再生二孩,他们也没有能力带了。

女性个案访谈资料表明,生育对女性的个人事业或多或少有负面影响。从应聘工作来看,在应聘过程中有些单位歧视女性,增加了她们找工作的难度;从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看,有些女性产假回来主动或者被动调整了工作岗位、相应地工资待遇也减少了;从晋升看,有些女性因为生孩子丢掉了学习晋升的机会。

应对上海超低生育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社科院专家周海旺指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更多家庭按政策生育孩子,缓解上海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他建议,加快研究生育政策全面放开的可能性和应对方案。完善生育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保障女职工生育福利待遇,如把男方的“陪产假”改为“陪护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保护女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如把外来从业人员的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纳入社会保险。同时,建立生育医疗补贴增长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对二孩家庭的支持力度,减轻生育二孩的后顾之忧。

他还指出,按照我国的国情,结婚后生育的孩子才能申报户口,而上海由于大量外来女性的进入,婚姻市场上本地户籍女性婚姻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人被迫终生不婚,也就没法生育孩子。因此,周海旺建议:本市和各区政府部门要出台有关公益婚介扶持政策。提供资金、场地等条件,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对大龄青年特别是本市大龄女性提供公益的可靠的婚介服务,帮助她们尽快找到合适的配偶;研究调整有关法规允许单身生育的可能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