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伟大觉醒”
陶渊骏在认真讲解。受访者供图
昨天,一大批团员、青年白领分批走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专题展,见证百年前的伟大觉醒。值得一提的是,给他们做讲解的是“85后”青年策展人陶渊骏。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影报道
讲解员 用青年的语言讲述五四故事
临近五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比以前更忙了。4月18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开幕,吸引了20多个团队预约,无数青年纷至沓来。
昨天上午10点多,此次原创展的策展人之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研究部陶渊骏来到展厅,展板上的内容有2万多字,他再熟悉不过,但这一次,生性有些腼腆的他选择了脱稿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怎样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诞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底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有何历史关联?为了了解历史的真相,陶渊骏探究了半年。
展览精心遴选了126件馆藏珍贵文物,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反帝爱国之大风雷”“开天辟地之大事变”三部分。
在一楼展厅,记者看到了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青年》的创刊号——《青年杂志》。“很多人并不知道,《新青年》的创刊号并不叫《新青年》,直到次年第二卷起才更名。”陶渊骏随即带领众人来到一个展柜前,里面躺着一本名为《五七》的日刊。“这是当年北京学生为扩大宣传而自费出版、仅出一期就遭通令禁止发行的刊物,异常珍贵。第二期都印好了,但很遗憾没有问世。”
《新青年》第2卷第1号
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爱国学生发出震天怒吼,上海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陶渊骏娓娓道来一些珍贵的展品,如五四运动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小型宣传团体救国十人团的传单,体现各地学生在运动中团结联合、共同奋进的一批组织机关刊物如《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全国学生联合会日刊》等,反映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发展为工人群众的一批珍贵出版物。“你看,这是周恩来亲自起草的《天津中等以上男女学校学生短期停课宣言书》油印通告,这是毛泽东在湖南创办的《湘江评论》,这些都体现了运动后期各地学生继续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这几份刊物留存不多,也属于珍贵展品。”来到展厅二楼,观众们看到的是此次策展团队专门搜集陈列的50余种五四时期各地散发的传单和漫画。
五四时期各地散发的漫画
这次办展有一个新举措,由策展人每周一次给观众当讲解员。“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认为,“此举是希望用青年的语言来为青年讲五四故事,用开放的态度来办展”。
参观者 震惊于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
上海学生跪地求商户罢市、在北京参与五四运动的学生遭殴打不幸牺牲……昨天,从广州来沪旅游的赖小姐可能是当天年纪最小的一名散客,1995年出生的她有些震惊于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良久缓缓吐出一句,“五四运动不容易,学生不容易。”
上午10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团支部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机关团总支、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团委共同举办了“不忘初心跟党走 青春建功新时代”专题活动,三方达成共识,未来将开展团组织共建工作。活动结束后,来自十多个团组织的团员无一例外参观了这场特别的五四专题展。1989年出生的瑞金医院机关团总支书记黄千浪述说了自己的观后感,“此次展览探寻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间的历史关联,让我们可以深刻感悟从‘伟大觉醒’走向‘伟大开端’的历程。青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五四运动的精神长存心间。”
五四时期各地散发的传单
“当时的年轻人对北洋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十分愤怒,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历史。可以说,青年的力量很小,却最终改变了历史。”黄千浪以自己为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年轻就觉得重大的事与自己无关,而是要积极参与其中,带来正能量的推动。”
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团委副书记冯欣则称,自己原本对当年五四运动时的背景历史了解不深,通过这样的机会能温故而知新。对于五四精神的传承,他的解读是,“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五四精神,立足、感染和引领青年。”
“这次我们看到了诸如《新青年》在内的很多文物,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的技术维护员吴育华说。
馆长专访
Q:记者 A:副馆长 徐明 宋依璇
Q:您认为五四运动对建党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
A:此次办展的目的是纪念五四百年,展览内容主要围绕五四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展开。在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我们这次策展的立足点,就是要讲清楚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党的历史关联。
我们不妨将历史逻辑捋一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而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将新文化运动又向前推了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经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的一代青年发现旧的路走不通了,必须寻找新的路。于是,一批先进青年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共产党》月刊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创建,从伟大觉醒到伟大开端,青年始终是最重要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团也完成了创建的历史使命,从此成为党的有力助手,为党团结青年、教育青年、锻炼青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徐明)
Q: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有何现实意义?
A:100年前,青年于国家危亡之际奋起抗争,100年后的新时代青年同样是奋斗者、拼搏者。那时参加五四运动的大学生的年纪都很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95后”“00后”,那时的学生觉悟了,觉醒了,他们了解到国内外形势。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在一起。个人认为,不管是一百年前还是当下,青年都应该主动和国家的命运、时代的需要对接,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拼搏者和追梦者。(宋依璇)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影报道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