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封面为何有雄鸡图?《共产党宣言》曾被印错?市档案馆告诉你背后春秋
2019-04-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就是在这里吹响的。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进行,上海作为当时的全国文化出版中心,为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潮的孕育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上海市档案馆,就记录了这些珍贵史料背后的故事。

《新青年》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启蒙的摇篮。最初名为《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月刊,6期为一卷。《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题头有法文刊名“LA JEUNESSE”(青年),左侧的雄鸡图标隐喻着承继法国启蒙思想,一唱雄鸡天下白之意。

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与科学的两大口号,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1916年第2卷起,刊物改称《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青年》也由宣传民主主义思想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9月和11月,《新青年》分两次刊载了李大钊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介绍并摘译了《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当时与《新青年》桴鼓相应的还有《新潮》杂志。这也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新文化刊物,1919 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社团“新潮社”编辑出版,傅斯年、罗家伦等先后担任主编。《新潮》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响之下创办起来的,创办过程中得到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创刊伊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

1919年7月15日在北京创刊的《少年中国》也是一本与《新青年》和《新潮》杂志齐名的刊物。编辑和作者基本都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包括李大钊、恽代英、王光祈、康白情、孟寿椿等。该刊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在五四时期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书名被错印

你知道吗?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第一版书名还曾被错印。

这本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由陈望道翻译,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1920年8月出版,又新印刷所刊印。《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848年2月第一次在伦敦正式出版,即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20年初,陈望道在浙江义乌老家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借助《共产党宣言》日文版,并参照英文版,于1920年四五月间完成译校。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资助下,由陈独秀等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单行本。

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版共印行1000册,开本比现今的小32开略小,封面印着红底的马克思半身坐像,画像上方印有“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稍有缺憾的是,书名被错印成《共党产宣言》,文中也有20余处讹字。同年9月,在勘误之后,《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印行第二版,封面的马克思坐像底色改为蓝色。

《共产党》创刊号在上海诞生

《共产党》创刊号也是在上海创办的,这是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理论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主编李达,秘密发行。《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党”的旗帜,响亮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阐明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劳动界》则是创刊最早的工人刊物,这本刊物在1920年8月15日由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为周刊,新青年社编辑出版,由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陈望道、李达、邵力子、陈为人等为主要撰稿人,办刊宗旨是“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是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尝试。

1921年8月3日创刊的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则是当时唯一研究妇女问题的定期刊物,主张提高妇女地位,解放“历来施于女性的种种束缚,让女性自由发展出伊们底能力来”。

五四时期还有些有趣的书本刊物也不得不提。比如由海上闲人编撰的《上海罢市实录》,曾展现上海人民斗争全景,1919年6月25日由公义社出版。该书记述了1919年6月5日至11日上海商人罢市斗争实况,分为“罢市之舆论”“罢市之实状”“罢市轶闻”三个篇章,内附罢市照片若干。

又讯 4月29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局(馆)召开“青春追梦正当时,同心聚力共奋斗”——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会议展示了市档案馆从馆藏中挖掘、整理的五四运动相关档案,其中有不少珍贵史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