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闻学院师生出品“真理的味道”文创作品
2019-04-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视频

100年前,复旦青年敲响了上海学生响应五四运动的第一钟,站在了上海各界爱国斗争的最前列。之后第二年,陈望道老校长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既引领无数先驱走上革命的道路,也播下了复旦办学治校的红色基因。值此五四百年之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生出品了“真理的味道”系列学生文创作品,其中,主题微视频于4月30日上线。

用绘画和视频感悟“在黑暗时代浸出的甜” 

此次,“真理的味道”系列学生文创作品包括两个系列:系列一是“真理的味道”陈望道人物主题原创手绘画,并将原创手绘画的绘就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拍摄制作成主题微视频。系列二是“真理的味道”陈望道首译宣言系列文创作品设计图。

记者了解到,“真理的味道”系列学生文创作品,是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组织策划,这也是继去年学院策划完成“种子的初心”钟扬人物原创手绘画和微视频之后,继续发挥新闻学院学生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充分运用绘画、短视频等融合媒体技术特长,围绕“真理的味道”陈望道首译宣言的故事来设计视觉、影像的文创作品,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重温这一段历史。

新闻学院16级学生王舒华是此次主题手绘画的作者。她说,大家是怀着一种感恩与敬仰的心情,回溯了这次《共产党宣言》翻译前后的故事。此后,这一系列手绘作品主要截取了《宣言》诞生历史背景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片段。“包括五四运动背景下的‘一师风潮’、接受《星期评论》的翻译委托、小柴房中‘信仰的味道’、《宣言》的出版,以及任教平民女校等。在系列的最后一幅,则以时间流的形式回顾了陈望道一生的贡献。”

王舒华举例,第一幅画表达“一师风潮”,里面飞扬的纸张,其灵感来源于复旦大学舞蹈团的舞蹈《望道》。“这也是根据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编的,有一个动作是学生飞洒纸张代表宣言的传播有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我把这种感觉用到了‘一师风潮’中四大金刚宣扬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当中,底部展开的是当时流行的一些进步刊物,尤其是《非孝》,正是‘一师风潮’的开端。”

第三幅画作“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是陈望道翻译宣言中广为人道的一个故事。在简陋的柴房里,由门板拼成桌与床,一盏油灯两本书,便是他翻译的全部条件。母亲为他带来粽子与红糖,沉浸翻译工作的陈望道错将墨汁做红糖而浑然不觉。他只道:“好吃,好吃”——这便是真理的味道,在黑暗的时代浸出的甜,却滋养了一代人又一代的人。

创作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过程

陈望道先生是复旦老校长、新闻系老系主任,并在重庆北碚创立了“复旦新闻馆”,提出了“好学力行”的院铭,勉励着一代代新闻人。为此,新闻学院师生同时还设计并开发了“真理的味道”陈望道首译宣言系列文创作品设计图,分为写实版和卡通版两个版本。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90周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表示,追忆复旦大学老校长、新闻系老系主任陈望道老先生的信仰力量,是传承新闻人的红色基因,是学思践悟“真理的味道”永做《宣言》精神的传人,也是集中体现当代青年人对宣言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许多师生都对能参与此次活动深感荣幸。“这是绘画的过程,也是查找资料了解陈望道与党史的一个过程,它让我更近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热爱与奉献。”如今,看着一幅幅画作的诞生,王舒华坦言,自己很有成就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表示,组织引导师生一同创作”真理的味道“系列文创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专业思政’。新闻学院牢牢把握专业特色,把思想教育融入师生们的专业实践中,发挥他们艺术表达、擅长传播的特长,利用网络、短视频快速广泛传播的特点,把‘真理味道终是甜’的故事在复旦新闻人中间一代代地讲下去,让望老埋下的红色种子一百年后生根开花,也使复旦的‘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周晔说,当《国际歌》的钢琴声响起,每一次重温望老首译《宣言》“真理味道”的故事,都会回望自己的初心,一名党员、一名教师的初心,并在感动中继续传承好复旦的红色基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视频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