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95后的中国汽车梦
年轻的罗良构建工作室,只愿见证中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受访者供图
2002年,一个叫罗良的6岁四川娃子跟着父母来到了上海。第一次望着穿梭不息车流的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将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组年纪最小的银牌获得者。19岁的他,在比赛后毅然投身于上汽自主品牌,开始了他的造车梦。如今,23岁的罗良坐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罗良钣喷工作室里,向青年报记者分享了他青春的三个阶段。情景虽变,但态度却始终未变,即使有再多的头衔,罗良所专注的自始至终都在技术领域,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位小小的奋斗者。
青年报实习生 陈嘉音 记者 姚佳森
从四川到上海 力所能及,就要做到最好
第一眼见到罗良,一丝不苟的蓝色工装。一说起工作,这位腼腆谦逊的大男孩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自豪。
出生在四川大山里的罗良,6岁时便随着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上海。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马路上穿梭的小汽车,他的汽车梦就从这里种下了一个种子。后来,他进入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车身修复专业。
“在能做到的范围内我做到最好,这就足够了。”罗良怀着这样的“佛系”心态进了一所普通的中专学校,选择了自己从小喜欢的汽车维修专业。“我小时候就对汽车非常感兴趣,那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我就常常去捡别人旧的汽车玩具拆装。”带着儿时的梦想,罗良开启了自己的蓝领之路。
在汽修专业学习时,通常要参加各种枯燥繁琐的实践操作,这也让他的同学们叫苦连天。然而,少年人的雄心壮志似乎并没有因此消磨,在埋头学习汽修技术的同时,罗良还不忘读书充实自己。“我特别喜欢看名人的传记,我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很多优点。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我看过不少,马云、乔布斯、扎克伯格、巴菲特、查理芒格都是我的学习对象。”
机会总是会对勤奋努力的人网开一面。在技校,罗良的机械才能和操作水平开始崭露头角,并被选为上海赛区的选手参加全国的比赛。这位小小的奋斗者开始从上海慢慢走向世界的舞台。
从中国到世界 为国争光,扛下重重压力
2015年8月,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开幕,经历了长达3年的层层筛选,罗良代表国家出战。他所参加的车身修理项目比赛的赛程为4天,累计比赛时间22小时,要求选手在一辆整车上完成车身测量与校正、结构件更换、等模块的操作。这对选手的技术技能、体能耐力、心理素质等都是考验。
“还是挺辛苦的。”罗良说道,“因为在筛选的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也能扛下这些压力。”为了准备比赛,他对自己开始了全封闭式的训练,每天从清晨到深夜,除了吃饭、睡觉,罗良都埋首在实训室里研究技能。
日以继夜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着整体的出色发挥,罗良在车身后翼子板焊接项目上做得非常完美,拿到了该项目的满分,还引来了外国专家拿着相机拍下了他焊接的全过程。最终罗良凭借优异的综合成绩,站在了世界的领奖台上,获得第43届巴西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比赛的银牌,这也是当时中国参加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出众的技术改变了罗良的成长之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他被上汽乘用车破格录取,成为一名车身改制技师。“进入上汽的第一天,我们有一个入职仪式,那天我见到了我的师傅,签署了师徒带教协议,整个流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良回忆道。
如今,对于学校里的后辈,他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在第43届技能大赛获奖后,我也在学校里为之后参加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学弟们传授过经验。”罗良带着一丝自豪说道。
从学校到上汽 不负时代,青春惟有奋斗
真正进入汽车生产车间后,罗良才发现实际的工作和书本上的知识完全不同。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车身改制岗位工作,罗良再次踏上了学习之路。
图纸看不懂,他就将图纸上的信息和车身的各个部位一点点对应、摸索;经验不丰富,他就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课程培训,积极请教师傅和周围同事。
生产线上,每一位工人都是忙碌的;而在生产线下,罗良的忙碌还在继续。
2017年12月,南京工厂的IS21试验车辆在开发阶段出现了轮罩干涉的问题。为了保证造车试验正常进行,降低项目认证风险,罗良和三位同事组成改制小组,奔赴南京进行作业。
整个项目涉及的问题车辆共有六辆,按照正常的工作进程,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天时间,而罗良和队友靠着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的改制方案,以2个小时一辆的速度连续改制完成6辆车身,12个小时之后,所有车辆问题全部解决。
当窗外的启明星露出脸庞,罗良身上、头上已经落满了灰尘,然而看着一辆辆完美无缺的试验车辆,罗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此外,罗良利用丰富的车身改制经验,对于改制方案进行现场优化,重复利用原车零件,减少切割、焊接工作量,并达到相同改制效果。他还将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共同成长进步。
在公司的支持下,以他牵头的罗良钣喷工作室正式成立,致力于解决更多的项目难题,创新更多的工作方法,这也是他将来努力的方向。
在逐梦的过程中,罗良也曾获得过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总是不断突破自己,为自主品牌的兴起,努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今的罗良已经23岁,蓝色的工装服下是一个性格腼腆,喜欢打篮球的大男孩,而10年的工龄又使他比起同龄人多了一丝稳重与成熟。年轻的青涩将在他身上渐渐褪去,但不变的是他对于技术探索的热情。
当问起未来的目标,罗良显得比较保守,“我觉得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我的目标了。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组成的,其中也有遗憾和失败,但那都是我过去的证明。作为一名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处理车辆疑难杂症的客服,希望有一天,我能亲眼见证中国的自主品牌能走向世界。”
采访结束,罗良又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对于未来,他已经做好准备:青春,惟有奋斗。
问答
你年纪轻轻取得了不少成就,你的父母是怎样看待的?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工,他们并不会特别地对我说什么鼓励的话,最多给朋友圈点点赞。很多事情不需要说出来,这也是家人之间的某种默契吧。
作为工作室中年纪最小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如何与同事相处的呢?
大家都是我的前辈,人都很亲切,工作的时候反倒没有什么代沟。平时他们经常分享一些育儿经验,这个时候我就坐在旁边静静地听就行了。
你眼中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点。五四精神对我来说,既是在国际比赛上为国争光,也是在汽车行业上努力推动国产品牌。青年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时代的奋斗者。
人物事迹
第43届巴西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比赛的银牌获得者(当时中国参加该项目的最好成绩),后入职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成为一名车身改制技师。成为车身改制技师后带领团队完成了混动车、电动车等多个项目的车身改制研发。其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最美汽车人”等称号。构建了以他牵头的罗良钣喷工作室,致力于解决更多的项目难题,创新更多的工作方法。
青年报实习生 陈嘉音 记者 姚佳森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