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被青年志愿者救两次,“救命热线”牵起上海八旬孤老与“蒲公英”缘分
2019-05-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独居孤老,摔倒在地,有疑似脑梗发病史,这会让普通的一天充满危机。85岁孤老许俊才在一年内已经历了两次这样的危机。

命悬一线间,他两次都拨打了普陀区中心医院志愿者吴晓洁的手机。这名医院团委挂职副书记牢记与老人“没事不打电话,打电话就是救命”的约定,均第一时间为他叫救护车,并全程陪护。

在吴晓洁的身后,还有医院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500人的青年力量。

命悬一线  八旬孤老一年被“蒲公英”救两次

时间拨回到2018年11月28日早晨,家住曹杨新村的孤老许俊才和往常一样准备出门去公园锻炼,坐在床边,他如平时一样弯腰系鞋带时,突然眼前一黑,脑中“嗡”地一声,向前摔倒,剧烈呕吐的同时,手脚也开始抽搐。

他意识到,可能是脑梗,也可能是脑溢血。求生的欲望让他使劲挣扎了三次才爬到电话机旁。墙壁上,贴着一张A4纸,上面用大字写着“真正能帮助我的人”,普陀区中心医院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的虞陆超、吴晓洁、吴蓓蓓等人的名字和手机号都被写在纸上。

老人使出洪荒之力,拨打了“救命热线”吴晓洁的手机。电话那头,穿好工作服的吴晓洁已经到岗,电脑还未来得及打开就接到了许俊才的电话,听他语气很虚弱,想起了与老人的约定——“没事不打电话,打电话就是救命”,她晓得出事了。

“我告诉他,先去开门,然后躺在床上尽量不要乱动,等救护车来。”挂了老人电话,吴晓洁马上叫了救护车,通知医院打开“绿色通道”,然后就在医院急诊大楼门口等老人来,以便救护车到了后第一时间接到他。

随后,吴晓洁一手承包了挂号、付费、做检查、取药等事,期间老人呕吐剧烈,她就拿着袋子蹲在老人身边为他接呕吐物。

做起这些来,吴晓洁已经有条不紊,因为2018年5月4日已经有过第一次。

那天凌晨4点多,吴晓洁正陪着年幼的孩子睡得迷迷糊糊,突然震动的电话让她马上清醒,电话那头传来许俊才的声音:“我人不行了,可能是脑梗,要叫救护车。”

吴晓洁为老人叫了救护车后,便立刻从家里打车赶到了医院,并一人承担了挂号、抽血、做CT、拍片等需要家属跑腿的事情。而那天,还是她的休息日。

两次老人紧急送医,吴晓洁都等他进入了内科综合病房,安顿好一切才离开。

孤老感叹  “是共青团培养了如此好干部”

许俊才老人其实一直是普陀区中心医院的病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农村工作的许俊才因为蚊虫叮咬患上疟疾,在中心医院得到了治疗。患过白内障的他,在医院做完手术后,如今看书阅报写作都不需要戴眼镜。有十六颗假牙的他,每五年都去中心医院更换一次,至今换了三次,都很满意。

因为觉得医院服务好,医生有医德,爱写文章的许俊才,提笔写下了几十年的求医经历和对医院的感恩。

去年春节前,拿着感谢信的他在医院走廊徘徊时正巧遇到了普陀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秀芳,交谈间,夏秀芳了解了许俊才的情况。

夏书记介绍,医院有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3年7月,参与者多为医院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当时通过与曹杨新村街道对接,他们每月上门服务50户独居、空巢、特困老人,但许俊才并不在列。“这虽然是‘延伸服务’,但穿上这身白大褂,我们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在与许俊才结对后,志愿者专门建了“关爱孤老志愿者小分队”微信群,群里有20余名青年医务工作者。

不但吴晓洁是其中一员,“85后”骨科医生虞陆超、“90后”康复科医生胡凡都是小分队成员。每月需要1-2名小伙伴上门看望老人时,吴晓洁就会在群里询问有空的小伙伴一起同行。

三人也组团去看过老人,拉拉家常,聊聊历史。虞陆超还记得,有一次他和老人聊了一个多小时王阳明的故事。“老人主要是寂寞,我们每月去看望他一次,每周都保证和他通一次电话,知道他安好我们才放心。”

有了这群小辈的关心,让许俊才心里十分温暖。特别是一年经历了两次命悬一线,两次都得到这些青年志愿者的及时救助,更是让老人心怀感恩:“谢谢你们救了我,也感谢党、感谢共青团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干部,这些都是新时代的好青年。”

“救命恩人”  “85”后副书记甘当老人“金拐杖”

许俊才口中的“救命恩人”吴晓洁是普陀区中心医院团委挂职副书记,这名“85后”原本是一名骨科护士,去年成为了医院纪检监察室干事。

毕业于中医药大学的吴晓洁,在大学时代就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会跑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聊天、读报。在与孤老交心的过程中,她深深感到他们内心的孤独,渴望交流。

2010年毕业进入医院后,吴晓洁又知晓了同科室一位同事与长风敬老院一位老人长期结对,每周都会看望老人两次,与老人聊天,为老人擦身,这再一次触动了她想参加的心。

吴晓洁对医院团委活动很上心,而后逐渐参加到团委工作中,也成为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一名志愿者。    

这是一名只求默默工作的文静姑娘,在记者和许俊才聊天的过程中,她多数时间都静静地坐在一旁。

听到老人对自己的夸赞,她总是很不好意思。因为她觉得,志愿者就应该奉献,不求回报,老人好好养病,早日恢复健康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温暖蒲公英  500名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力量

吴晓洁所在的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在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中知晓度颇高,有500余人加入。

开展的志愿活动主要分公益类和科普类,与独居、空巢、特困老人结对服务只是公益类中的一项,他们还会在暑期为区内各学校和街道的暑托班提供医疗支持,为各类比赛提供医疗保障。

“85后”虞陆超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三年多,如今是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志愿者们还积极参加科普类的活动,将义诊、讲座送进社区、楼宇、学校等。目前在为今年将开展的50场公益科普讲座做准备。

“健康微课堂”项目可谓是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的创新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虞陆超表示,他们通过遴选高素质的青年讲师,录制精品视频,在医院门诊、病区进行滚动播放,让患者在等待就诊的同时,学习到健康知识。

参加工作三年的胡凡在去年加入了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除了与老人结对看望老人之外,他也参加了健康微课的录制工作,经过精心备课整理讲稿后,他带来的《五分钟,为颈椎减负》也已经完成了录制。

养生防衰老、肺部小结节、肝功能异常该怎么办……一系列的微视频已经为病人集结,就等上线。

普陀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秀芳表示,医院很支持青年医务志愿者的工作,平时会定期与他们沟通,了解青年的生活和思想。“医院还有精神文明奖励基金项目,就是鼓励青年医务志愿者在院内和院外开展志愿服务,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 对话老人:把2019年定为我的感恩年 /

记者:觉得吴晓洁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许俊才:真的是好姑娘。我一直想好好谢她,想为她办生日宴,她不肯,过年想让她带孩子来玩给压岁钱,她也不肯。

所以最后我给她写了一首诗,夸了她“默默无声现沉稳,朴实善良又文静”,也夸她“从无半点虚荣心”,这都是她的优点。

记者:和志愿者们结对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许俊才:感觉生活有了依靠,他们每次来看我还带很多点心,我一周都吃不完,和他们聊天感觉自己都年轻了。我还写过一首《赞白衣天使志愿者》的诗,“无私奉献见真情,团徽闪耀映朝晖。敬老爱老似亲人,白衣红心真善美。”

两次被救助真的是奇迹,我把今年定为我的感恩年。

/ “蒲公英”说:获得病人信任,很有成就感 /

@吴晓洁:成为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后,我自己收获也很多。为人处世方面,老人从来不斤斤计较。这种宽容和豁达,值得我们青年好好学习。现在我在手机锁屏上还打上了“低调、细心、知足、感恩”这几个词,也是时时提醒自己做得更好。

@虞陆超:定期探望老人,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而录制微视频,则是想让更多病人有收获。有时候我坐门诊时,有病人跑来说刚在医院大屏幕上看到了我的讲课视频,感觉一下就获得了病人的信任,很有成就感。

@胡凡:在这支队伍中,我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都在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许老这样的特殊人群,也为更多人带去正确、专业的健康知识。每当看到病人能因为我们的宣传而准确意识到自己的病症,及时就医,及时得到正规治疗,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