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红色娘子军》再度来沪 回望历史 难忘那抹经典的“红”
2019-05-15 文娱

走过55年,这部舞剧成了中国观众最耳熟能详的民族芭蕾。

青年报记者 陈宏

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轰动大江南北,4年后,根据电影改编的同名芭蕾舞剧诞生,从此成为中国芭蕾史上一座丰碑,55年来常演不衰。6月30日、7月1日,在“七一”建党节之际,中央芭蕾舞团携这部超级经典再度来沪,登陆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两场。它的魅力为何能永远流传?中芭方面表示,因为这部剧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讲述中国故事,让中西方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

《红色娘子军》以第二次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出剧中人物琼花从一名苦大仇深的乡下丫鬟,逐渐转变成长为一名坚定革命战士的过程,以写实的手法在观众面前清晰展现了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自电影公映后,“娘子军”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形式的题材,讲述着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造就了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传奇。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由李承祥、蒋祖慧、吴祖强、杜鸣心等艺术家打造,将传奇延续。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经典,离不开在这部剧里贯穿始终的创新精神。在情节上,他们针对电影原作的情节做了改动,删除了洪常青直接从南霸天手中救出琼花的情节,处理成琼花自己从土牢中逃出,又被南霸天毒打昏死,扔在森林中,苏醒后遇到执行任务归来的洪常青和小庞指引她去参加娘子军,此处的改动加强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力。

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芭蕾舞剧则利用精心设计的舞蹈语汇揭示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最具特色的,是舞蹈本身的创新,在坚持周恩来总理“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指示下,该剧在舞蹈演绎上极具特色,把现实和军队生活的情景有机地融入于舞蹈和剧情中,如娘子军战士的 “射击舞、投弹舞、刺杀舞”,赤卫队员的 “五寸刀舞”等,这在以往的中外芭蕾舞剧中是绝无仅有的。

《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在坚持西方芭蕾舞剧的基本表现形式下与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相互融合。该剧无论就音乐创作和舞蹈本体而言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先河,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历经了55年岁月的打磨与沉淀,《红色娘子军》以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西方芭蕾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甚至可以说成为了至今少数代表着中国芭蕾舞剧创作高峰的名作之一。时至今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全球范围内已创下演出3000余场的佳绩。

经典剧再来上海,缘于2018年中央芭蕾舞团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未来3年内,中央芭蕾舞团将每年在东艺至少上演一部大型经典芭蕾舞剧并列入双方的演出季。自2018年芭蕾舞剧《敦煌》后,今年,中芭年轻一代的舞蹈演员用动人舞姿刻画出军旅生活,再现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的面貌,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国妇女坚强不屈革命精神的壮美图卷,重温中国经典芭蕾舞剧之波澜壮阔。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