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80后”入选!这10人获得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2019-05-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市科委/图

2018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大会授予张显程、白志山、熊红凯、张远波、蒲华燕、达声蔚、陈运文、游书力、姜正文、李宗海10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据悉,自2015年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设立了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活跃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企业创新中的年轻人。今年共有10位青年获此殊荣,他们中有“70后 ”,也有“80后”,既有教授博导,也有科技企业创始人……他们身份多元,凸显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在双创洪流中的突出贡献。

此外,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在2018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所有第一完成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了总数的49.5%。其中,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速铁路设施故障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姜育刚在获奖时年仅37岁,是2018年度高等级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最年轻的。

青年科学家热情投身上海双创

“上海的文化就是务实开放,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需要这里的优势资源以及公平的环境。”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李宗海打趣道:“我们没有打过电话,也没有喝过茶,就评上了。”

早在2007年,李宗海便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3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2014年10月,李宗海创建了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研发肿瘤靶向抗体的全人抗体库与人源化抗体技术平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自主研发了包括GPC3、EGFR/EGFRvIII和Claudin18.2等靶点全球首创的CAR-T候选产品,覆盖大部分实体瘤,目前公司已申请了包括第四代CAR-T技术在内的国内外专利120多项。

“我一直想做创新药,但离梦想很远,直到来上海,在复旦大学读了博士,好的种子找到了好的土壤。”李宗海常常感叹自己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科济生物目前已成为国际领先的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还建立了涵盖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以及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和质量体系,为CAR-T产品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是人才集聚地,科济生物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现有的180名员工中,硕士及博士学历员工占40%左右,拥有多名来自全球顶尖生物医药公司的高管及研发人员。科济生物也因此备受国内外资本青睐,已累计融资超过9000万美元。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远波是个“海归”。他2000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ller Fellowship,从事博士后研究。

张远波曾长期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促成他回国的,是当时复旦物理学系实行的“青年pi制”:博士毕业的年轻人只要成绩过硬,即可成为博士生导师,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并获得一笔启动经费。之后在项目申请、实验设计、成果发表等环节,科学家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张远波的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专注于探索新型二维材料中的新物理,在多个方向做出了比较重要的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力。自2011年回国后,张远波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他的课题组与中国科技大学的陈仙辉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制备了以新型二维晶体黑磷为基础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首次表明黑磷是制备场效应晶体管的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二维材料,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两位“80后”入选杰出贡献奖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入选的10位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有2位是“80后”。

出生于1982年的蒲华燕是此番入选的最年轻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女科学家。她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蒲华燕长期研究智能与自主机器人的应用,在发展高机动、高稳定、高自主的复杂海洋环境机器人探测装备技术方面成绩斐然。在国家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复杂海洋环境下智能无人探测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突破了自主机器人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多运动模式高机动机构设计、抗扰动高稳定性状态生成、高自主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成功应用于南极罗斯海浮冰海域、东海岛礁群复杂海域、南海岛礁海域、东海桑吉号撞船海域、核电等极端环境的自主机器人探测装备,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军民融合战略、极地海洋战略和国家安全。相关装备在南极科考、海上轻油泄露事件处置中得到成功应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认为:“该技术解决了制约南极多浮冰海域科考的瓶颈问题,是近年来极地科考的重大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国家海洋局则表示:“为航运史上首次大规模轻油泄露事件评估和处置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同为“80后”的陈运文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他是青年科技创业者中的翘楚。

陈运文2015年创办了达观数据。作为达观数据的管理者和研发总负责人,他领导达观数据取得了快速发展,以构建语义理解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实现企业内外部文本数据的自动化分析挖掘和融合应用,形成以文本语义理解核心技术、智能搜索关键系统、核心大数据支撑平台和各行业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已成功应用在数百家企业和政府单位,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平安、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科经委等众多知名企业和政府机构。同时得到了国内顶级投资人的关注和青睐,先后获得数亿元的风险投资。

眼下,达观数据已经成为专注于文本智能处理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文本语义自动分析技术,为企业、政府等各大机构提供文本自动抽取、审核、纠错、搜索、推荐、写作等智能软件系统,让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法律、制造、通信等行业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市科委/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