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夜”气象专场喊你来“观云测天”
2019-05-25 上海

体验当天气预报小主持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气象仪器是怎么使用的?气象观测标准有哪些?天气主播是如何完成天气播报的?5月24日上午,2019年“科学之夜”上海气象博物馆专场(以下简称“科学之夜”气象专场)正式开幕。作为上海科技节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三天时间内,位于上海气象局的主场将每天开放3场活动,让小朋友们沉浸式体验“气象万千”,激发他们对于气象科学的兴趣。

神奇的百叶箱中究竟有什么宝贝?气温、气压、湿度都是怎么测量出来的?气压计、温度计都是如何使用的?气象观测又有哪些标准呢?上午,在上海市气象局气象观测场,前来体验的小朋友和家长在讲解员的讲解下“get”到了这些知识。在气象局业务科技楼前,一辆移动观测车引起了不少小朋友和家长的兴趣。作为“会行走的气象观测站”,移动观测车在进博会等大型活动期间可以进行场馆实时天气观测。

在上海,有我国第一座百年气候站——始建于1872年的徐家汇观象台,如今,这里成为上海气象博物馆。近150年的不间断观测记录,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科学财富。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了解气象预报发展的前世今生,感受气象科技的无穷魅力。

戴上VR眼镜体验台风。

除了讲解参观,此次“科学之夜”气象专场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丰富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气象博物馆三楼的模拟天气预报演播厅,小朋友可以变身“天气预报主持人”,过一把录制天气预报的瘾。而在VR展示厅,戴上VR眼镜就能体验一场台风之旅,不但能够看到太空中观测的地球上台风全貌,了解台风的形成原理,还能在风平浪静的台风眼区,利用台风知识引导被困船只穿过台风的云墙区、螺旋雨带区最终安全抵达港口避险。通过观看影片,小朋友们能对台风各个区域的天气现象以及破坏力有更具体的认识。

朋友玩转气象触屏互动了解防灾减灾知识。

带着读大班的孩子来体验的王先生说,自己是学理工科的,本身就是科学爱好者,这种活动不但能激发小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对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我们小时候,学习科学知识更多地是通过书本,很抽象。现在的小孩子学习渠道多了很多,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各种博物馆活动、体验活动让他们有了很形象的感观,学习起来也更方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此次“科学之夜”气象专场采取主场(上海市气象局)和外场(海洋台、各区气象局)联动形式。主场活动每天开放3场,5月24-26日期间共开放9场,日场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4:00至16:00,夜场为18:00至21:00,主要内容分为“讲解员带你逛”、“玩转科学”、“科学舞台秀”三个板块。

【相关链接】

西北太平洋台风检索系统可“查”台风

开幕式上,气象部门还介绍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检索系统。该系统可将卫星图像、格点数据、地面观测等资料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叠加、显示,并实现对历史和实时台风的多角度查询。比如,想知道1949年以来经过上海地区以及周围100公里范围内的台风有哪些,只需输入相应的要素就可查询。

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气象部门50多家单位开展应用(含香港天文台),拥有近200多专业用户,为沿海及受台风影响地区的气象台、站和科研院所提供台风信息集成查询分析服务,成为台风预报和防台抗台工作决策参考的重要支撑工具。该成果也是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关键技术”的主要创新点之一。

此外,开幕式上还发布了长三角气象科普研学点(第一批)名录,主要包括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南京的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黄山国家气象公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