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灵与人心之欲
2019-05-26 生活

《独角兽》 作者:庞贝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文/胡艳丽

“未来已来,我们无处可避”,这是庞贝在新作长篇小说《独角兽》中,在深情忧伤的爱情故事以及幻影重重的科技悬疑之外的又一重深意。

独角兽,在投资界一般是指估值10亿美元以上,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在神话传说中,它是一种形态俊美,头上生独角,天生有异能,形似白马的神兽。在该书中,独角兽无疑是含冤入狱,又因立功表现而提前获释的艾轲,而当年他所创办的云芯公司,因他的生物传感技术,也将如飞驰的独角兽一般,将一众平庸“生物”甩在身后。

如果艾轲和他的“生死兄弟”仿真高手何适,还有计算神经科学怪才“冷面魔女”顾濛一起同心,他们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一场怎样的惊涛骇浪无人可知,他们三人联手的技术能力正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未来。问题在于真正能够掣肘技术的,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来自人心,他们三人之间的攻与防、情谊与背叛,都代表着人类社会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

艾轲入狱幕后真凶未明,Unicorn脑电传感技术又被国外某公司窃密并反告侵权。艾轲为公司面临的这场跨国知识产权官司还原实验证据,而这场实验引发了以艾轲失踪女友林韵为原型的机器人的“自主行动”……机器人自主行动,是因为在它的“大脑”中植入了“宿主”的记忆,又加入了超越临界值的“混乱”程序设计,但这却令人心有余悸,既然机器人能“复仇”、能“自卫”,自然也能行凶。这种效果同顾濛引入黑客,查找证据同样令人惊恐。没有人能保证黑客永远是善意与正义的,况且“善”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标准模板,对一个群体而言的善也许恰是对另一个群体的恶。假如技术专家、黑客,甚至是智能机器人都能对人类做出判决,这个世界是否还有秩序可言?

新案旧案纵横交错,人影与人工智能之影交相杂沓,人心与机器之心真假难辨。经济犯罪、知识侵权、民事犯罪、情感纠缠……局中局,案中案,构成这本书的故事躯干。但这些都仅是该书悬疑的表相,它的灵魂在于另两个世纪迷局:一为人工智能之谜,人类究竟要赋予机器怎样的角色,想让它们拥有怎样的能力,它们到底应不应染指人类的情感,是否应有自主行动;另一为人性之谜案,在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友情与爱情之间,人心到底有多大的变数,人心之欲将激起怎样的人心之恶,而人心之恶又将酿造出怎样的人间悲剧?

可以说第一个迷局,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从初露锋芒到现在,以至未来,困扰人们的世纪难题,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一道关于生命伦理的哲学命题,同时也是社会难题。人工智能向前一小步,在人类社会将引发怎样的蝴蝶效应,没有人敢做出承诺,因为我们控制不住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心。如此,第一迷局和第二迷局,便融合在了一起,面对最难以计量和估算,又变数最大、深不可测的人心,我们究竟应如何控制住技术的缰绳?

时间可以令很多东西化成粉末,但技术却有可能让横亘了亿万年的生命规律覆灭,甚至一个人存在的形态、人之为人的根本也在动摇。独角兽曾用独角顶着诺亚方舟前行,助众生度劫。在技术无所不能、人心欲望的洪水泛滥之时,谁又能打造未来人类的诺亚方舟?谁又将是那个孤独的独角英雄?

未来成谜,作者在书中展现技术之魅与人心之恶的同时,还展现了另一重深意,即人性中善的一面。比如顾濛克制自己的爱,而去成就林韵与艾轲跨越生命形态的“相遇”;再比如艾轲,他即使背负冤屈,仍如同飞驰在技术云层之上的独角神兽,轻财傲物,什么所谓的“独角兽俱乐部”,什么上市融资,这一切于他仿若烟云。别人不择手段日夜思量的,恰是他视如粪土的。

何适是人性中恶的代言,而艾轲则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高贵与善良。在经历生死之后,人性中的善也有了浴火重生的迹象。


文/胡艳丽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