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老楼!华东师大教材科仓库变身超美校园书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读书空间。继华东师大出版社24小时阅读空间、大夏书店之后,又一盏“阅读之灯”在丽娃河畔点亮。25日,彰显当下校园建筑美学前沿理念的“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书吧”在中山北路校区启用。这也是一栋老楼的新生。
校园书吧坐落于丽娃河东岸,紧邻华东师大图书馆。书吧主体建筑前身为华东师大教材科仓库,后由旭辉集团支持,经过重新设计、修缮后,该建筑成为一个集公共阅读、休闲社交、文化沙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面向校内师生开放的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
“丽娃河在华东师大师生校友心目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样一条充满灵气的、融入了师大文脉与文化的小河边,应该有更多阅读的空间。”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说,华东师大是教书、读书、写书的地方,有很好的出版社,现在的校园里又有几家很好的书店,所以,华东师大又是很好的出书和买书的地方。希望书吧能够成为华东师大、普陀区,甚至成为上海的文化新地标。
当建筑美学与书香文脉的深度融合后,还会发生什么?据了解,丽娃河边的这个书吧,在设计上融入了很多对于环境的思考,比如如何让老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如何让新与旧在冲突中实现美好的融合。
据了解,书吧秉持最前沿的建筑保护性更新理念,在保持教材科老楼主体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采用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的红砖建筑风格。通过红砖的不同组合砌筑方式,辅以工业风格的折线钢构架和通透玻璃砖,进行立面修饰、室内修缮和功能更新,为华东师大师生提供了一处自然游憩新的体验地,也将成为校园活力的新中心、历史文脉的新载体。
书吧室内则采取工业风设计,围绕中心吧台进行分区,顶部将黑色条形钢管与定制灯具结合,再通过高度空间限定、软装组合,形成数个承载不同功能的阅读空间。其中,一个半室外灰空间,则巧妙设计成通透的玻璃砖顶,在光线变化之时折射出斑斓的光影效果。此空间不仅可作休憩之用,还具有多变的空间潜力,未来可举办读书沙龙和分享发布等活动。
在景观设计方面,因地制宜,对建筑周边的空间进行了重塑。在丽娃河景观亭的修缮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亭身,并将底座修缮为“历史之舟”的雕塑形象,犹如一盏水灯长燃希望的烛火漂浮在河面之上,也赋予其承载华东师大辉煌校史的美好寓意。
书吧启用之际正逢毕业季,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有不少身着学位服的学生纷纷选择此景打卡拍摄,留住师大最美的时光。
另悉,这一书吧和毗邻丽娃河的景观亭的命名征集同步启动,征集方式将于日后发布。与此同时,华东师大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评选也正式启动。“思勉原创奖”的设立,旨在进一步弘扬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大家、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吕思勉先生的治学精神,鼓励文史哲领域产出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今年,旭辉集团向华东师大捐赠200万元,用于对该奖项的专项支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