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热门活动遇上垃圾分类会有怎样的火花?结果让人意外!
2019-05-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大篷车+垃圾分类、社区城市定向赛+垃圾分类……当热门活动+热门话题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近日,徐汇区多个街镇和部门开展了创意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让当红的社区自治话题和一票难求的抢手活动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

创意活动  定向赛融入垃圾分类知识

日前,虹梅街道和漕河经开发区联手在华鑫天地广场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亲子环保城市定向赛”,此次赛事的40余支队伍,近300名选手组成的参赛大军由来自开发区白领家庭和虹梅社区居民家庭组成。

“和以前的定向赛不同,此次比赛我们融入了区分垃圾种类、投放点位、餐厨垃圾的处置等各种知识点。定向赛一直是虹梅的网红活动,而垃圾分类又是热点,两者一结合,便产生了火花。”据虹梅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主办方在赛事设计中融合了亲子、环保元素,以家长与孩子们的互动为核心内容,导入了“垃圾分类”等热点内容的宣传与普及。比赛开始前,前来参加活动的领导,为部分家庭的孩子们佩戴“环保小卫士”头饰,比赛被分别设定了4个定向点位,并分别起名“创意分类DIY垃圾桶”“音乐环保闯关赛”“60秒极速分类”和“绿行世界”,每一个点位集中体现垃圾分类这一主题,并贯穿整个过程,这引起参赛家庭尤其是小朋友们的极大兴趣。

作为起始与终点的主会场内,各种互动小游戏和微型比赛项目等,吸引了周边企业员工和社区百姓前来“过把瘾”,其中的“动感单车榨汁机”,用各种果品等厨余下料制作饮品、垃圾分类环保棋,用咖啡残渣加工成家养花卉栽培土等DIY项目,吸引社区的孩子们纷纷撸起袖管加入。而垃圾分类知识抢答的现场气氛也是一波高过一波。

无独有偶,由徐汇区妇联等联合主办的“我的祖国我的家”2019年徐汇区庆“六一”童乐汇启动仪式暨“垃圾分类,最美家庭在行动”十万少年勇闯街区亲子定向赛在上海南站广场举行。经社会公开线上报名,150户徐汇最美家庭参加活动。

活动以“革命历史”“垃圾分类”为主线,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家长和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做”。来自各街道的家庭代表分别以三句半、剪纸、现身说法等形式,向大家倡导垃圾分类的意识。

为促进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培养徐汇家庭垃圾分类意识,徐汇区妇联同时启动了“28天徐汇家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线上挑战赛,鼓励家庭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技能。随后,150户家庭踏上了“垃圾分类,最美家庭在行动”十万少年勇闯街区亲子定向赛的征途,开启了一场徐汇红色路线、家风路线、改革路线的探索之旅。

全市首次 巧借大篷车移动式推广垃圾分类新理念

日前,一辆时尚的大篷车开到了徐汇区田林社区文化中心门口,这辆喷着绿色背景的大卡车摇身一变为大舞台,成为“分享绿色生活,投出幸福田林——垃圾分类,田林在行动”嘉年华活动的平台。据悉,借助大篷车移动式宣传推广全市垃圾分类这在全市尚是首次。

当大篷车屏幕上“田林街道每月垃圾分类主题日”的光标点亮,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活动中田林十二村把推进垃圾分类进程中发生的小故事编成了情景剧,千鹤第二、四居委带来了儿童诗朗诵《垃圾分类新时尚》,戏友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老曲唱新词后,将现场活动推向了高潮。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每月5日将成居民区为垃圾分类宣传日,向区域企事业单位及辖区内10余万居民发出倡议。

在硬件建设中,街道制定了“一小区一方案”,年底前将建成智能库房5座,库房改用途7座,改造提升35个,投放智能设备39组(定点投放),新建堆放点10处,投掷口改造12个,短驳分类运输车18辆,湿垃圾处置机器2台。封闭改变15幢高层、11幢多层管道式投放。建立“两网融合”回收点34处、中转站一处,实现居民区定时定点投放、门责单位上门分类收集,对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

在“监督”这个环节,对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实行每日巡、每周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落实整改,对示范典型进行评选,每月对23个居民区、67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情况进行张榜公示,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据悉,田林街道地处徐汇上海中心城区,有23个居委67个小区,居民超过4万户10万余人。到今年上半年,全街道范围内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将实现全覆盖(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等);截至2019年年末,将完成分类回收体系、两网融合中转站、34处两网融合服务点(流动及智能型)。确保全街道67个小区实效达标100%,绿色账户覆盖率不少于3.50万户;湿垃圾量日均不低于16吨,餐厨垃圾日均不低于9.1吨,干垃圾量日均不超过119.9吨,可回收物日均不少于18.5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