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不稳定 与实物不符 先便宜后贵 手机上的“菜篮子”:省心!放心?
2019-06-04 天下

新华社 图

手提袋、小推车、热情的吆喝、喧闹的市场……在很多人印象里,买菜还停留在这样一种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菜市场加快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手机APP买菜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选择。在方便购买的同时,部分消费者也遭遇蔬菜瓜果品质不稳定、货不对板等操心事。

打开某款以外卖起家的APP,选中350克上海青、300克番茄、450克肋排,点击付款39.28元后上地铁。30分钟后,上海市民袁睿琳刚进家门菜就送到了。

“每周用4次左右,以买蔬菜和水果为主。”酷爱下厨房的袁睿琳说。

和袁睿琳有同样选择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饿了么的数据显示,在该平台买菜的用户平均年龄约29岁,三分之一为“90后”,超五成为白领用户。

年轻人不想在买菜上花太多时间,使得手机买菜这门生意逐渐火热。“下午2点20分下的单,2点45分就送到了,比自己去小区对面菜市场买菜还快。”袁睿琳说。

手机买菜看上去方便快捷,但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吐槽也不少:

——菜品品质不稳定。“近期买了两次水蜜桃,一样的品种,上一次的甜,这次的不甜。”上海市民齐漪说,线上买菜、买水果,品质不太稳定。

当前,不少平台及商店首页都设置有优惠菜品,如“0元秒杀”“0.99元生菜”等,此类菜品的质量成为投诉高发区。

——图片和实物不符,货不对板。在一款手机买菜App出售的猕猴桃评论区,有消费者留言说:“我选的是金果,为何送来的是绿果?”

——价格先便宜后贵。“之前满39元减15元、满20元减7元的优惠券天天有,最近少了很多。”消费者隋明伟说,感觉手机买菜App走的也是先低价后提价的老路。

“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AR看菜的应用,消费者对蔬菜品质会有更为直接的判断。”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行业市场本身也有优胜劣汰,“如果平台老拿不新鲜的蔬菜糊弄消费者,迟早会被淘汰掉。”

据新华社电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