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挥斥方遒,齐争流!
2019-06-10 青年

2019年5月4日,五星红旗在上海渔阳里广场冉冉升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百年五四青年节之际,许多青年人在密林般的楼宇之间找到了那条小弄堂——渔阳里,百年前,这是星火燃起的殿堂,如今,这是薪火相传的圣地。团市委组织成立的“上海青年讲师团”在此开堂授课,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这里缅怀历史,锤炼思想,为新时代的再出发积聚能量。

《青年报》五四百年时推出的《向新时代进发》特刊,引领青年人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了解那群热血沸腾的先行者,感悟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这是《青年报》职责所在,更是《青年报》的人心所向。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青年人,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青年人,更有着一往无前的胆量。相比于鼓励,青年人更需要的是引导,尤其是思想的引导,有了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精确的速率,方能有的放矢,满心壮志与一腔热血寻得安放之处。

首届进博会5000余名志愿者英姿勃发,用心服务,贡献着自己年轻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爱党、爱国、爱民就是最鲜明的旗帜,就是最明确的方向。

团市委鲜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政治引领、推动爱党爱国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方针。青少年政治引领,并非宽泛意义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而是解决“为谁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讲到本质,就是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作为团市委机关报,《青年报》自当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宣传爱党意识,直奔主题弘扬爱党精神。

70年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从未离开过青年人奋斗的身影,正如李大钊曾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人的理想视野决定了城市的发展高度,青年人的激情活力决定了城市的发展脉动,作为新时代的媒体,引领青年人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广阔的视野;同样,服务青年人更是为了帮助他们迸发出不熄的激情和充沛的活力。

世博志愿者在外滩宣誓。

70年前《青年报》创刊之初,在编辑部的书笺上,曾写着“青年报是党团结教育青年的学校”,与此同时,许多青年报人还有一条座右铭——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坚持“做青年人的知心朋友”,第一代青年报人就为这份报纸塑造了好的报风。1979年《青年报》复刊后,《青年信箱》栏目也得到青年人的热爱,信件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有些学生把不愿或不好意思对家长、老师说的“悄悄话”也告诉了《青年报》,希望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渴望得到人生哲理的指点。一直以来,《青年报》用真情和诚心作为与读者、青年人思想交流的桥梁,用实实在在的内容、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引领青年人找到自己的答案,实现自我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新时代的青年人有着新的梦想,也有着新的挑战,他们绝不缺乏能量,但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只有用信仰引领方向,用思想凝聚力量,追梦之路才会康庄坦荡。

引领青年人的思想,《青年报》责无旁贷,也是重任在肩。用导向正确、深入浅出的内容打动青年,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文化产品触动青年,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动青年。《青年报》用心去做,也希望与青年人心心相印,引领青年人将未来之路看得清、探得明、走得正,可以尽情地放飞梦想,与云霄比高,挥斥方遒,与时代争流。

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如何分类。

我与青年共成长

思想讨论是个好办法。吸引读者参与讨论,用自我教育的办法启迪人生,历来是《青年报》的办报特色。

1950年5月4日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之际,发表毛泽东给《青年报》的题词“前进!前进!进!”

1980年1月18日头版发表王通讯、雷祯孝撰写的《祝你鹏程万里——与上海青年一起讨论“怎样使你成才”》。

神九航天专家与青少年面对面。

1980年5月2日“思想与修养”版以《对生活道路的回顾和展望》为题,刊登两位青年的思想通讯——读者肖戚给《青年报》的来信,及她在黑龙江农场的战友肖戴写给她的信。这是两封坦露心声的信件,内容涉及怎样评价这一代青年10年来走过的生活道路。

1984年12月起发起组建“上海市中学生记者团”。1985年1月31日,上海市中学生记者团成立会在教育局小礼堂召开,这是上海市第一个学生记者团。

1994年《青年报》纪念创刊45周年期间,发表《本报纪念创刊45周年百名记者特别专访,100位上海青年对21世纪的承诺》。

1994年12月《青年报》焦点版推出了申城职业青年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社交、娱乐及满足各类兴趣爱好已是沪上青年最先考虑的消费项目。

2000年4月,《青年报》发起讨论“理想是怎样实现的”。起因是一位读者来信说是自己与儿子在理想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青年报》一位记者忽然想起15年前的一段旧事。当年,无锡10位少年写信给巴金老人,诉说自己在理想问题上出现的迷惘。后来巴金老人回了信引发了一次关于理想问题的大讨论。

21岁小伙周传金在地铁站见人偷手机,勇敢“反扒”,被小偷捅伤后入院。图为周传金获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2005年9月,《青年报》刊登《为了梦想他选择不做白领在家“啃老”》,引起了巨大反响。《青年报》围绕“今天我们怎样成长”这一主题发起大讨论,抓住“啃老族”等青年成长的新现象,展开舆论引导和热点讨论。超过七万人次参与了《青年报》关于青年成长的系列调查,两万人次跟帖,点击突破百万余次。

2018年上半年,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前夕,《青年报》推出“新时代共奋斗”系列,全面梳理了上海共青团过去五年所做的各项重要工作。

2018年下半年,《青年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要节点推出“改革再出发”系列报道,通过先进典型报道,回答“新时期年轻人怎样写下人生故事和家国篇章”这一命题。

2019年五四百年之际,《青年报》制作了“向新时代进发”纪念特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