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创业园区垃圾分类调查 公司商家主动分类白领有待加强
2019-06-25 青年

距离垃圾分类“大限”还有不足一周的时间。近日,记者兵分两路实地调查了沪上四家大中小型创业园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发现园区内的年轻人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不一,园区内虽可见到为数不多的垃圾分类宣传公告,但具体实施的效果较为一般。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陈婷 摄影报道

 大型园区 

商家自觉购置分类垃圾桶

个别白领对分类还是一头雾水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长阳路上的某大型创业园区。随机找到了园区内的四号楼,进入四楼的一家公司。前台宋小姐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说,“好巧,我们今天刚买了一个垃圾桶,可以放干垃圾。” 宋小姐带领记者来到茶水间,那里摆放了新买的大号灰色垃圾桶。在水池旁还架了一个迷你的垃圾盒,可以放用完的餐巾纸等。

宋小姐透露说,自己没有接到园区的通知,还是兼职的保洁阿姨提醒她马上要实施垃圾分类了,要买一个桶。“现在我们的垃圾估计都是保洁阿姨分的吧,但是她大字不识一个,估计也搞不懂怎么分。”

此时,在该公司上班的白领顾小姐恰好到自助饮料机买饮料。针对垃圾分类的话题,顾小姐无奈地表示,“我们这就一个桶,你说怎么分?”她表示,公司在一到两个工位旁边都摆放了一个小型垃圾桶,一般扔的是办公垃圾。因为垃圾桶数量有限,目前还做不了太细的分类。

记者随后调查了园区内的多个商家,发现商家的分类意识相对较强。记者随机走进园区内的一家花店。店员李小姐告诉记者,最近一周他们开始垃圾分类了。“我们会把花杆、残花作为湿垃圾扔在店内的垃圾桶里,包装纸、塑料等扔在外面的蓝色袋子里。”李小姐表示,没人特意和她们强调说要分类,但她平时看到保洁阿姨会主动分类,再加上自己所自住小区的分类宣传较好,所以她和几位同事选择了自觉分类。

下午时分,园区内的711便利店店员祝先生拖着一个大型垃圾桶在步行,他告诉记者,他们店实施干湿垃圾分类已经一个月了,效果还不错。另一家喜士多便利店的店长沈琪带着记者参观了店内店外分别摆放的两对干湿垃圾桶。“这是公司让我们摆放的,但个别白领分类分得不好,我们要返工。比如有的吃完面,连汤汤水水一起放进干垃圾桶内。这个也正常,垃圾分类的意识需要慢慢培养。”

记者随后找到了该园区的大型垃圾厢房,看到那里摆放了几十个垃圾桶。正在工作的保洁李师傅粗略估算了下,他们这里每天的湿垃圾量大概在八九桶,干垃圾的数量在85到90桶,可回收垃圾的量在八九桶。“现在这些大桶都是临时的,以后可能会更换不同款式的桶。听说要实施新的方法了。”

 中型园区 

整个园区几乎没有分类垃圾桶

只有部分商家自觉开展垃圾分类

6月1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灵石路上一家中型园区,该创意中心内有许多知名的电竞公司,正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记者走访后发现,大多年轻人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是听说过,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太清楚。

记者在踩点时发现,该创意中心内四处可见统一的绿色垃圾桶,只是标识了“严禁烟灰入桶”,却不见分类垃圾桶的踪迹。

记者仅仅在园区内某个办公楼内看到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记者在宣传屏旁站立了十多分钟,发现路过的员工们鲜有注意到宣传电子屏内容的。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白领,他们大都表示对公司内部垃圾分类的情况都不大清楚,在公司内部也并没有接到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

不过,园区内的一名保洁大叔却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分成干垃圾、湿垃圾,我们按照表格上的内容来分类。”记者在创意中心内四处寻找,找到了保洁大叔所提及的垃圾厢房,发现垃圾厢房外部没有张贴任何垃圾分类相关宣传。其内摆放了数个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记者打开垃圾桶,发现里面大多是酒瓶、泡沫塑料、纸板等可回收物。垃圾厢房内还四散着许多个头不小的黑色垃圾袋,乍一眼看去大多也是可回收物,但具体里面有何垃圾无法探查清楚。整个垃圾厢房四周弥漫着腐朽的臭味,不排除有其他厨余垃圾的可能。

唯一值得庆幸的,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部分商家还是具备了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记者随机进入该创意中心内的一家咖啡厅,工作人员表示,早在从去年开店之初,咖啡厅内部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与此同时,创意中心内部也开过专题会议介绍垃圾分类有关事宜。

园区的垃圾桶和分类指引。

 小型园区 

白领有分类意识但分不清

需要保洁阿姨提醒和指导

6月19日,记者来到共和新路上的一个小型创业园区,该园区共计有34户租户,租户主要为各类教育机构和儿童摄影机构等。记者随机访问了在公共空间内休息的几位白领,他们的年龄普遍较轻。不少人向记者反映,近期都收到了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已经培养出了分类的意识。

白领万小姐告诉记者,每次吃完三餐,自己都会进行分类,“主要分成湿垃圾和干垃圾,如果很容易分辨的话,这种分类其实是举手之劳。”与万小姐同行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不但在单位已经开始注意垃圾分类,还准备在家中自行购买带有垃圾分类标识的三合一垃圾桶。

记者在踩点时发现,虽然很多年轻人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在平时的垃圾处理上,还是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白领陈小姐透露说,虽然在小区里,她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但是在公司上班时日常产生的垃圾还是由后勤统一处理。“不可能一个人面前放三个垃圾桶,据我所知,公司内部的大垃圾桶还是没有进行分类的。”至于公司后勤如何处理每个员工办公桌下的小垃圾桶,陈小姐表示并不清楚。

在踩点期间,记者偶遇了该文创空间的保洁杨阿姨。她表示,垃圾分类已经开始在园区有序地进行。“我们分成了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袋。目前已经通知了园区内各大机构的后勤人员,但可能还没有完全做到位。”

“因为刚刚开始,我们不可能分得非常清,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都会培训的。”保洁杨阿姨认为,多多宣传会更有利于保洁工作顺利开展,“有些人可能真的不是很知道分类,有的人很随意,就算把桶都分好了,他都随意投放。”杨阿姨表示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她会提醒白领不要随意投放垃圾,“但也不保证他们下次会分对,主要是大家的意识还没到位。”

6月23日,记者来到南丹东路上一个商务楼宇三楼的小型创客空间,随机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客空间内还没完全实施垃圾分类,也没接到通知。该公司一位姓卫(音)的负责人表示,“理论上保洁阿姨会进行分类。我们也会做简易的区分,比如我们有几个垃圾桶,这个可以装瓶瓶罐罐,那个可以装盒饭。”

在踩点时,记者在创客空间中心花园看到多个投放烟蒂的小型垃圾桶。来到三楼的楼道里,里面摆放着一对“可回收垃圾”和“湿垃圾桶”,地面上还有数个黑色的垃圾袋。记者打开垃圾桶盖子查看时发现里面的垃圾基本分类正确。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陈婷 摄影报道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