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创业教育博雅论坛” 释放创新创业创造“三创”新动能
2019-06-25 专题

到场嘉宾集体合影留念。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对卓越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加迫切。

近日,第三届“全国创业教育博雅论坛”暨2019上海青年创业论坛在上海团校(上海青年创业学院)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与创新创业教育”,国内众多高校的资深创新创业教育专家、高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高校创业指导站创业导师、知名企业创业导师等汇聚一堂,探讨新形势下“三创”的新理念,探讨如何回答新时代“三创教育”的命题。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明玉君 摄影记者 吴恺

“双创”已从人到众学子期待更多实践

在中国,在上海,创新创业正在成为城市最强音,各界的“双创”主题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整个城市正迸发出更强大的创新活力。

活动当天,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团校)副院长、副校长朱红在致辞中介绍,上海青年创业学院成立至今已经有4年时间,已逐步形成了青年创客训练营、青年英才培养、青年创业论坛、创新100培养计划等品牌项目。目前,学院在上海的闵行、松江、嘉定,以及江苏的太仓成立了4家分院,未来计划在3年内,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建设共计10家分院,基本完成上海青年创业学院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并且计划与美国、欧盟、以色列等TOP100的商学院分别合作,设立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海外培养基地。朱红表示青年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上海青年创业学院愿意为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对接资源,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尽管创新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

去年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发布《长三角青年民生报告(2018年)》引发公众关注。报告提及高校青年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其中无创业打算的比例最高,为70.7%;其次已经有创业计划为25.5%;已经开始创业是3.8%。对于高校青年对当前创业环境的感觉如何,问卷显示认为一般的为59.5%,认为较好的为19.7%,认为较差的为10.9%,看不清楚的有9.9%。

上海青年创业学院的副院长葛凤介绍,《长三角青年民生报告二(创新创业)》主要有上海、浙江、江苏、安徽4地7个城市的高校学子参与问卷调查。他们发现,目前高校其实对于双创教育都非常重视,但目前各高校可能最多还是创新创业意识类的培养,另外高校双创师资的来源主要是本校教师。但大学生们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建议是多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案例指导,能多到企业去实习和交流,引入实战性的师资,加强创业精神的指导。

嘉宾接受记者采访。

将“三创”引向深入教育需先行改革

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学院、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及研究中心等,扎扎实实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甚至引来了其他国家的求学者。

温州大学创业学院院长施永川介绍,温州大学2016年启动了创业教育方向的硕士留学生项目,目前有来自14个国家的27位硕士留学生就读该项目,其中很多人是听说了温州人的创业故事,主动联系前来求学的。前不久,有来自哈萨克斯坦、也门、埃塞俄比亚等8个国家的12位学生顺利毕业,系我国首批培养的创业教育方向的硕士留学生。就读该项目的孟加拉国学生Rubel,现在已经在广州注册了贸易公司,接下来还要在香港成立公司,他在中国学习了语言文化,掌握了创业知识,将会成为“一带一路”友好的使者,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创业青年。

不过,多位专家在论坛上指出,高校“双创”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当前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创业教育的正向升维和逻辑再构,构建关于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出路,根本在于超越。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拷问高校能否将三创持续开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通过三创的教育,促使高校高质量地就业和创业,从国家、组织到个人三层的价值都要体现出来,再构新时代的三创教育的大格局,这就是升级,引领中国未来的真正创新、创业、创造大格局。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魏拴成以《大学生创业管理的第一课》为题,谈了他关于创业伦理的思考,他认为伦理水平不仅影响到个人和创业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它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他介绍自己跟学生讨论创业者成功特质,同学给出很多答案,但是极个别的同学会回答“诚信”。不重视伦理教育,大学生创业会出现奇葩事,比如某学生创业做干洗,一直拿不到订单,没有业务怎么办呢?创业者就组织些人跑到学校里面,把学校洗衣房的电线剪了,剪完以后,顿时干洗业务就爆增。因此魏教授认为创业教育在伦理方面亟待加强。

探讨新形势下“三创”的新理念。

嘉宾精彩语录摘录

“三创”教育有探索

●李家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三创”教育是一个历史命题

我通过研究发现,“创造是更具源头性和原理性的价值层面,创新则更多是处在对源头性和原理性价值的拓展层面,创业则主要体现为对创造性原理和创新性成果的社会性和市场性价值转化”。我认为,面对百年未遇之世界大变局,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均需要我们在采取推进创新创业的基础上迈向包括创造层面的战略国策升级。同时,我们正面对一个迎面扑来的智能社会,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更多具有创新创业创造素质和能力的智能型人才。因此,我在本届创业教育论坛上提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一个历史命题”的观点,就是呼吁我国的教育要审时度势,赋能升级,构建具有大格局的新时代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高等教育普及化未必能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理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个人收入并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下降了,在不同国家出现明显的异质性。遗憾的是,在发达国家组内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显著。许多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大力发展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即高等教育没有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和发达国家在可见的教育数量方面差异在变小,但是在看不见的教育质量方面差异没有变小,甚至变大。教育怎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要看教育发展的质量、结构、内容等,更要看教育能否带来创新。能够带来创新的教育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没有创新,单是数量上的教育发展很难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作用。

●丁小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创业教育 不应以项目成败论英雄

三创教育应该聚焦于培养学生们的三创意识,而不是与具体创业项目的成败挂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探讨三创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通过项目实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雷家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提升高校教师的“三创”教育水平

“校园型”创业项目难以通过市场的检验,这很正常,但也同时反映出几个问题,即:在校学生对社会、对市场的了解还很肤浅,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还在“学习期”;真正想创业的在校学生不能操之过急,只有雄厚、精专的专业知识,再加上针对性地调查分析本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和市场,才可能构想、探索出既贴近市场需求,同时用所学专业技术也能实现的创业项目;“三创”教育必须融入专业教育,才可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有用”的引导和帮助。

●邓汉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要对失败创业者设立保障机制

创业,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复杂且成功率低,创业的高风险,让很多综合素质高、具有潜在创业素质的优秀青年,选择稳定的工作岗位,不敢冒险选择创业,同时,也让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因创业失败,备受煎熬,一蹶不振。

我们在鼓励青年、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业之际,需要构建创业失败后再启动基金,创业失败保障机制,安抚创业失败者,帮助他总结失败原因,扶他起来。目前天使投资、创投基金能分担一部分创业者的失败成本,实际上是远远不够,应该从制度上、体制上,从各个方面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尤其是失败者制定一个保护机制、一种保障,去保障失败者未来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能让他在失败后,能体面地再就业,体面地生活。

●魏拴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

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创业服务

当然,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确实存在视野不够宽阔、市场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刻等诸多问题,但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利用各个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开展一些微创业活动即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小的细分领域进行创业,则相对容易起步。实际上绝大多数目前成功的大企业,在开始起步的时候,都属于微创业。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机制上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创业指导服务。

●施永川 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双创教育经验已到可输出阶段

温州有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域优势,同时还有很多的海外资源,温州人也被誉为“东方犹太人”。温州大学基于这片创业的沃土,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我想国内的双创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涌现了很多像温州大学这样的结合区域的典型经验,已经到了可以向国外,特别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的阶段。

●韩晨光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博士

三创教育需要处理好“三融入”

“三创”教育如何开展?这对于高校和社会而言都是新课题。

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三融入”,即:创造要素怎样融入现有的创业教育体系;三创如何融入青年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何融入产教合作的体系中,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高校不应该只盯着“高大上”的企业,还要对“小精尖”的企业给予关注,鼓励这些三创的实践者进入教育领域。

●陈中东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

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各有千秋

我认为国内的创业教育潜力巨大,发展也比较迅速。三百六十行中的创业有个性也有共性,相应的,创业教育也应抓住这两个方面。在个性教学方面国内的大学都做得比较好。比如复旦的创业创业教育学院为学生提供了70多门创业课程,各个专业的老师都会去讲一讲本专业的前沿热点是什么,创业可能性在哪儿等等。但是我们在共性教育方面也不应当落下,因为三百六十行的创业说到底也都涉及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重点不仅在于“创”,更要“守”,要能在创业大潮和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双创教育有特色

●何潇 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帮助三创教育实实在在落地

三创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和“创造”。如何将三创有效地融合进高校课堂,并与学校的专业设置相结合,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载体,助推学生就业、创业,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通过三创教育,将学校科研与企业需求互通,形成有效匹配。同时,希望政府在资金扶持、政策推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三创教育在高校实实在在落地。

●刘玉峰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

打破原有评价机制 才能给学生更大空间

我一直工作在创业教育第一线,18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于双创教育有了很多感受。各校在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激励制度建设,满足学生学历提升、评优评先,学位论文答辩、求职就业和创业孵化等需求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最近我校在推动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工作。这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更加完善的个性化学习自主空间,让他的创新创业成果不拘一格,打破原有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当然这也是教育教学的改革,虽然不是一个完全普惠性的措施,但是“指挥棒”,导引更多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张亚维 扬州大学创业就业教育教研室常务副主任、商学院教授

双创强化教育与普适教育并重

多年来,扬州大学坚持双创强化教育与普适教育并重。2011年,开设了面向所有学生的创业必修课,并于2015年开始开设双创实验班,进行强化教育。在教学中,通过环境与教学流程的设计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进而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对自我的信心。

此外,学校还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即我们所有的专业,除了专业课外,还开设3~4门双创相关的课程。

●唐高华 北部湾大学副校长

构建国际化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如招收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共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未来,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我们将结合学校已有的国际化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接轨,逐步构建起国际化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

●徐霍成 溯洄创新联合体集团董事长

我们愿与高校学子分享创业躺坑经历

我已经创业14年,有专家说,现在中国在推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如何让有创业经历的人走进课堂来是个问题。我想问高校这个口子可不可以开?如果能开的话,我们是有意愿来做分享的,我们身边有一群创业者,躺过很多创业的坑,交过很多创业的学费,我们愿意把我们躺的这些坑,交的这些学费在课堂上分享出来,为未来创业者助力,愿他们未来创业路上少躺坑或不躺坑。

●申维宏 百森商学院大中华区俱乐部筹备组负责人

鼓励创业,更要提高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创业往往九死一生,充满了挑战与困难。因此,既要鼓励创业,更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百森商学院专注于创业教学与课程开发,推出了创业学等系列课程。建议各大高校开设这样的课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建议高校在课程中加入实战模拟训练课,并聘请创业者担任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扶持和指导。

●李俊 上海自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提高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双赢

我是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奉贤分团成员、“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同时还受聘担任新疆克拉玛依市创业导师,主要通过开设针对青年的创业指导讲座、项目评审辅导、个别辅导等多元化方式,提高青年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与政府合作,在帮助青年成长的同时,我所在的企业也在创新创业领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这是双赢的过程。

●徐焕然 中创教育CTO

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发展

助力青年创业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努力的内容和方向。我们很愿意和政府合作,双方共同推动青年创新创业的发展。当然,这种合作,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好的创新方向、更多的资源以及优秀的创新人才等,这些都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张鹏 优客工场(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创新官、优客讲堂执行校长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水平

自2015年优客工场参与双创以来,我们就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合作。每年的双创周,我们都推荐平台上最优秀的创新企业积极参展,同时通过遴选优秀一线创业者担任高校创业导师,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将优客讲堂在高校进行推广和拓展。另一方面,深入高校,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也是很好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机会,同时这也是获取人才的有效渠道,对于创新企业人才的引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极为有利。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希望以此助力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明玉君 摄影记者 吴恺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