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办了!周浦花海“放飞百万萤火虫”活动宣布取消
图片来源:“周浦花海”微信公众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周浦花海原计划于6月29日起开启的一场“首届百万萤火虫精灵星空展”,今天宣布取消。“放飞萤火虫就是让它们去送死。”一群爱好萤火虫的网友和业界专家对此纷纷叫好。
放飞萤火虫宣传十分吸睛
近期,在“周浦花海”微信公众号上出现了宣传“首届萤火虫星空展”的消息。超大规模养殖的“活体浪漫精灵”“百万”精灵一起点亮魔都……配上各种浪漫的图片,非常吸睛。
很快,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也出现了不少同样的宣传,并宣称:“此次大型萤火虫放飞活动持续到8月,将消息转发朋友圈,即可免费获得门票,连续转发3天以上,还能获赠活体萤火虫。”
记者看到,这一活动的原价门票为40元。在评论中的回答中,主办方表示:“所有萤火虫都是我们自己人工繁殖的哦。”
活动截屏。
网友:放飞会让萤火虫种群“很受伤”
这则宣传出来后,受到了不少网友质疑。质疑网友认为,此类活动对萤火虫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一名长期关注萤火虫保护的网友告诉记者:“这种大型放飞活动每年都会来一次,明知道有争议还是硬要办,这次上海又要来大搞特搞了,还说要‘百万’萤火虫,真的很痛心。”
记者了解到,萤火虫是萤科昆虫的统称,幼时捕食田螺、蜗牛、蚂蚁等,成年后口器退化,仅吸食花蜜、露水维持生命,因此常见的飞翔发光的萤火虫都属于成年个体,一般只能存活7-15天,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他们通过发光寻找对象繁育种群。
一位萤火虫爱好者表示,放飞对于萤火虫来说就是“断子绝孙”。“单身的萤火虫们被人类灯光诱捕,再通过漫长的运输来到并不适合萤火虫生存的城市,它们有的在捕抓过程受伤,有的捱不过运输途中的高温,幸存下来的在商展活动现场发完最后的光,也将因为环境不适应而全体死亡。”
主管部门:紧急发函要求强化属地监管责任
记者25日致电周浦花海总机,接线人员表示,即将举办的萤火虫展,萤火虫都来源于人工养殖,并表示,该活动已通过审批,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萤火虫会放在玻璃房中展出,展出后会送回养殖基地。
6月26日,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向周浦镇政府出具了《关于建议规范周浦花海“2019萤火虫星空灯海艺术节”活动的函》。
公函中提出:“该活动拟从市外引进近百万雷氏萤,用于展览、放生,此萤火虫品种非上海“土著”萤火虫,属于外来物种。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管理的通知》(护林发(2001)345号)的有关要求,禁止开展外来物种的野外放生活动。因科学研究、生物防治等特殊情况需要放生的,由放生外来物种的单位或个人在经过指定的科研机构科学论证后,向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同时,公函要求周浦镇政府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督促承办单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论证和申报,并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前,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责任。”
《关于建议规范周浦花海“2019萤火虫星空灯海艺术节”活动的函》。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图
周浦花海:决定取消萤火虫星空展
6月27日,记者获悉,周浦花海原定于6月29日举办的2019上海周浦花海首届萤火虫星空展,确定取消。
周浦花海负责人表示,做出这个决定也很纠结。周浦花海是农业综合体,基本没有营利性搭建物。此次“2019萤火虫星空灯海艺术节”前期宣传时,原本只是想略带实验性质引进小部分萤火虫,但是后台留言想看萤火虫,因此才加大了萤火虫的投入。“我们的萤火虫也的确是和合作的养殖基地引入的,是有专利的。如果这次做得好,还希望今后在周浦花海开办萤火虫馆用于科普。”
萤火虫放飞长期受争议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国内萤火虫放飞活动不断,其中就有在举办前被叫停过的。如上海松江青青旅游世界曾计划举办萤火虫放飞,后被松江区相关部门叫停。当年,计划在全国多地进行的“萤火虫主题公园”有10多个。其中,河南郑州的活动也因安全隐患被当地政府部门勒令整改。2013年7月,昆明翠湖计划放飞万只萤火虫,遭到市民抵制,后来园方取消了放飞萤火虫活动。2014年,杭州萧山举办萤火虫放飞活动,主办方承诺放飞万千萤火虫,现场却很少,后来发生冲突。2016年7月, 南京一公园计划放飞10万只萤火虫,活动遭抵制后取消。
但据萤火虫爱好者透露,也有不少放飞未被禁止。萤火虫保护志愿者“傻蛋乡土观察”表示,萤火虫目前未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林业部门“叫停”类似活动于法无据,只能“劝说”主办方取消。
萤火虫放飞也一直也来存在大量争议。2015年,有环保组织全国联名公开信《我不去萤火虫坟墓》,直指萤火虫展览三宗罪:引起种群灭绝、影响生态平衡、可能传播疫病。同年,武汉、上海等地多个萤火虫展因故叫停。2017年,淘宝发布禁售公告,禁售野生活体萤火虫。
共青森林公园里,孩子们在寻找萤火虫。共青森林公园/图
专家认为短期大量繁殖几无可能
上海昆虫专家,原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杏宝长期从事昆虫学研究和自然科普工作,被年轻的志愿者亲切地称为“昆虫奶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萤火虫放飞的确会直接伤害到萤火虫。从生态环境方面,栖息地的野外种群少了,萤火虫以蜗牛等为食物,从食物链角度来说,链条上一个物种大幅减少,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引发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野外捕捉可能要么抓走大量雌性,要么雄性,对当地萤火虫繁殖下一代产生影响。萤火虫被抓,也会破坏当地的栖息地环境和生态环境。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被媒体称为“萤火虫保护第一人”,目前也在开展萤火虫人工繁殖和保护研究。他认为,萤火虫可以人工繁殖,但短期内达到百万只的规模几无可能,即便可以达到,投入成本也非常大。
而在金杏宝看来,无论是养殖还是野生抓捕,对于萤火虫本身来说,放飞都是一次残忍的屠杀。“萤火虫主要的价值不是商业价值,而是生态价值。”她表示。
萤火虫保护还需努力
金杏宝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共有200多种萤火虫,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及湖北、江西山区等偏远地区。全世界有2000多种。
她表示,萤火虫的买卖、抓捕行为还是很多,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成为了商机,但抓捕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在萤火虫的买卖中,商家也存在牟取暴利、虚假宣传等问题。“像真正野外的萤火虫是不可能有宣传手册上那样一大片流光的,只可能有一些星星点点的散布。”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化造成了萤火虫的生存环境被挤压。而保护好环境,建立美丽乡村,能否把萤火虫留住是一个标志。保护栖息地,保留荒野环境、丰富乡土植被,保持河流水质清洁,保护水中生物,少用杀虫剂、除草剂,减少人工光源等可以保护萤火虫。
共青森林公园里,孩子们在寻找萤火虫。共青森林公园/图
建议孩子去野外观察萤火虫
“放飞萤火虫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有负面影响。”金杏宝认为,孩子天性热爱野生昆虫动物,放飞活动会让孩子在认知上产生错误,不了解萤火虫是从哪里来的,忘记它们是野生的。
对于孩子来说,应该培养他们对于野趣的向往,多带他们到野外去寻找生物。“我们的孩子本身就有严重的’自然缺失症’,与自然是断绝的,很多生物的原始产地在哪儿并不知道,所以我们很反对简单粗暴的放飞活动,而是引导孩子去野生环境中去观察。”
据不完全调查,上海常见的萤火虫有黄脉翅萤,在奉贤、青浦、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都能观察到。这是一种陆生萤火虫。还有条背萤,是一种水生萤火虫。另外还有一种雌光萤,很罕见,雌性都像幼虫一样。
此外,上海历史上曾有过记载的雷氏萤是以人名命名的,但目前在上海未曾发现过,“浙江、江苏曾有观测到,以此类推上海应该也是存在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