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并非走得越远越有意义 我要去做志愿者 给患儿带去快乐
2019-06-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受访者/图

距离暑假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涵涵有点小激动,因为再过几天他就能去儿童医院当小志愿者了,为需要帮助的患儿带去快乐。   

繁重的学习让如今的暑假越过越短,但是生活仍需要越来越丰富。孩子们说,除了培训班,除了游学夏令营,他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他们渴望着走出书本走近社会,在观察中反思生活;在服务病患家庭的过程中直面苦难,思考生命的意义。

 个案一 

渴望给患儿带去快乐

涵涵是沪上徐汇区一家知名民办中学的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他觉得更多的时间是在和书本打交道。今年暑假,除了大量的作业和培训班外,涵涵有着自己小小的心愿:去上海市儿童医院当小志愿者。在那里,没有学霸,学神,学渣……只是同龄人。

其实一年多前,涵涵已经在儿童医院做过几天的小志愿者了,当时他的任务就是去病房陪伴小朋友。涵涵去的这一层病房里,住着大多是血液科和肾脏科的患者。他们有些和涵涵同龄,有些还没有上学,有些还被妈妈抱在手上,涵涵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些小朋友有着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能在太阳下打篮球、踢足球;我们唾手可得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是那么的不容易。不过我发现他们的快乐却也是如此的简单。”

虽然并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涵涵和他们渐渐愉快的玩在一起。“阳光的午后,我们给了他们短暂的快乐,他们让我们感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涵涵说。

短短的几天时间,涵涵收获了颇多感悟。回去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渴望走出书本走近社会,在观察中反思生活;在服务病患家庭的过程中直面苦难,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体恤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与工作中与同伴相互支持,并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感受到医务人员的辛苦和友好热情;在安慰他人和被鼓励肯定中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也增加了对志愿服务的感悟……”   

涵涵的母亲张女士说,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后,她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孩子的心变得更柔暖。因为是独生子,在家享受关爱的同时,对其他什么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但是,有一天涵涵主动对她说,“我们什么时候再去陪小朋友”。而且回家,饭桌上会和父母分享着病房见闻,今天又遇到了怎样的一个小朋友啊,原本以为的关头小男孩居然是个声音嗲嗲的小女孩。张女士突然发现,原来自家的小孩原来是个小暖男,原来青春期的小孩还是会和父母聊得很欢,原来自己的小娃娃还可以是个好有耐心的大哥哥……

如今的暑假生活常常被学习任务压得透不过气来,涵涵希望能抽出那么几天时间,走近患儿,把快乐带给他们,让这个暑假过得有意义一些。涵涵告诉记者,身边好多同学都有他一样的想法。在学校的联系下,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今年暑假将继续去儿童医院做志愿者。

这几天,涵涵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给病房的小朋友带去快乐。“其实,陪伴过程中不会很顺利。比如说,有些小朋友在中间经常要回病房打针,可能手工做到一半,家长们就拉着他们走了。还有些小朋友接受长时间的治疗,非常虚弱,很容易受伤,场地上也是有所限制。还不可以好心地赠送小糖果,因为有些小朋友的饮食也是有一定医疗要求的。”目前涵涵想到的有这些陪伴方式: 魔方、剪纸、捏橡皮泥、表演音乐、桌游、拼图等。

涵涵说,无论收获的多与少,去做志愿者会让他们获得一个意义非凡的假期。“不过对于小患儿,我们的力量或许还是微小的,未来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希望大家能更多地支持我们,给患儿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个案二 

当回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学分类

今年下半年,哲哲就要上五年级,即将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临近暑假,别的家长都在忙着给孩子报班,自家孩子到底要不要报?为求心安,最终母亲周女士还是和老公在商量之下,给儿子报两个培训班,一共花费将近一万元。

“但是,孩子不能只泡在培训班吧,他自己也希望能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周女士说。眼下垃圾分类即将开始实施,上个周末哲哲居住的社区居委会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用过的尿布是否属于干垃圾?”“破旧陶瓷可以回收吗?”在现场玩游戏的时候,一位居民小声嘀咕,平时在家给干湿垃圾分类还觉得简单,碰上没有接触过的种类,顿时犯了难。 每当居民在游戏中“卡住”时,旁边一位年轻的白领志愿者就会站出来,为居民解惑。哲哲觉得这名志愿者讲解的内容,他基本都懂。

几天前,居委会再次发出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通知,哲哲便拉着周女士去报了名。哲哲告诉妈妈,之前在学校已经初步学习过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好这份志愿者工作。通过自己的宣传,来提升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周女士很支持儿子的这一决定,在她看来,去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好的锻炼。

不过,虽然重要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熟练掌握垃圾分类并不容易。为了当好这个志愿者,这几天哲哲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垃圾分类的全面学习。同时,为了到时保证回答居民问题时的准确率,哲哲还专门在App上下载了一个垃圾分类的游戏软件,反复操练,准确率几乎达到百分百。

哲哲说,暑假除了把作业做好,他希望能做些有意义的事,发挥小小志愿者的作用,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纠正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为构建和谐美丽社区做出努力。   

 个案三 

让孩子去农村老家放风

今年下半年,元元读小学三年级。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处都充斥着不上补习班孩子上学就会跟不上的焦虑。但母亲王女士却艰难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让孩子过个相对轻松的暑假,多些时间去和大自然接触。

王女士夫妇都是新上海人,普通的上班族。暑假还没到,看着身边的父母给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王女士有些纠结,平时学习已经很辛苦了,是不是该让女儿过个相对轻松的暑假。

王女士来自江苏一个小城市,想到以前自己的暑假,她觉得“那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开心的”。大人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用早起送孩子、不用为孩子准备早餐晚餐;一放假可以把孩子送到老人家里,也可以将孩子送到亲戚家,和同龄小朋友一起度过暑假。孩子们则是高兴不用每天按时上学写作业,一整个暑假都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的玩,下河游泳爬树采桑椹。“那时没有补习班,只要把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认真做好,但是我们一样后来考取了重点大学。”王女士说。

想到孩子将来漫长的学习道路,王女士打算趁现在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的时候,让孩子回老家待上20天,感受下他们当年的暑期生活。但是王女士也有着自己的担忧,比方说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她给孩子的开出的条件是:“出门必须有老人陪同,晚上6点后不允许外出。”

当然,王女士也不敢彻底让孩子放松。在回老家前,她给孩子报了一个短期的外语和语文培训班,这两个培训班性价比都很高,主要是希望能监督孩子暑期作业的完成。王女士说,她不想给自己、也不想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报班应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所以适当选择了可以承受范围内的。

除了回老家接触大自然外,妈妈王女士也不想太亏待孩子,她打算再开学前再带孩子出去旅游几天。比方说去北京爬长城、去青岛海边玩。王女士说,出国游学固然见多识广,但是自己国家的景点更美,可学习的历史文化更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