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排到年底!这座距离人民广场55千米的科普馆究竟有何吸引力?
2019-06-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第一年,1829人;第二年,27611人;今年,已经接待17798人,预约参观的团队排到了年底,想看只能等明年!这家距离人民广场55千米、浦东国际机场10千米、虹桥机场70千米的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究竟有何吸引力?不如一起来看看。

◢ “再生”概念贯穿全馆

上海的生活垃圾,12天能堆满一座东方明珠,20天能堆满一座上海万人体育场,23天能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再生”,是能让部分垃圾变废为宝的最好途径。这个概念,贯穿于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的设计、建造、展示全过程中。

 艺术吊灯?全是回收塑料瓶 

抬头可见的艺术吊灯是使用回收塑料瓶制成;门厅背景墙的一尊绿色山水概念雕塑,是利用回收金属板做成;展厅内使用的装饰木板及基层板,约有50%是用回收再生材料制作而成……

走进位于浦东新区老港镇南滨公路2088弄288号的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广场上由废钢版铸造而成的Reduce、Reuse、Recycle三个大字代表了一切。“再生”这一主题在设计、建造和布展上贯彻始终。

◢ 现代展厅?废机修车间改建 ◣

整座场馆就是最大规模的废物利用——坐落于老港综合固废利用基地内的一大一小两间机修车间,通过加固、改造,蜕变为生活垃圾科普馆的一主一副两大展厅。除了两大展厅之间用于连接的连廊是新建的以外,原先老建筑的主体结构几乎没有改动,就这样腾出了近2000平方米的“绿色空间”。

穿过主展厅,经过连廊进入副展厅,一棵棵拔地而起的“灯树”引人注目。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它们其实是原本机修车间内的PVC排水管,经过清洗、修整后,结合旧房拆除后回收的一些材料制成。通电后,星光熠熠的“灯树”充满美感,却也在时刻提醒观众资源循环利用的无限可能,以及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生态透水砖?旧房拆下来的砖块 

除了主体结构得到保留,原本老建筑内的物品也本着物尽其用的理念,将能重复利用的都利用了起来。如场馆外铺就的约5万块生态透水砖,原料来源之一就是旧房拆除后不能再度使用的瓦砾砖块,通过筛选粉碎后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而添加混合胶剂、水泥以及工业固体废料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绿色节能的理念在建设中亦处处体现,展厅尽量采用自然采光以减少照明用电;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整座展厅提供照明和制冷制热用电;外立面、演讲厅内墙和家具采用红杉木板制成,具备了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

 一场垃圾去哪儿的“旅行” 

走进科普馆,就开启了一趟“与垃圾同行”的主题“旅行”。贯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大原则,展览让观众“重新认识垃圾”,并伴随着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看看“垃圾去哪儿了”,最终抵达“一切可再生”的未来城市。

◢ 垃圾降解沙盘 

垃圾是什么?生活垃圾包括哪些?一个人每天会产生多少的生活垃圾?乱扔垃圾有哪些危害?“垃圾分为工业固体垃圾、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又分为一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和粪便……”在“重新认识垃圾”的板块,展馆的墙上事无巨细地罗列出垃圾的分类与图示。图文形象,让参观者印象深刻。

“玻璃罐、玻璃瓶需要100-200万年才能降解,数百年前在岩浆中形成的玻璃时至今日仍然存在;PET制品需要500年;雪碧、加多宝等铝制饮料罐则需要200年。”展馆的垃圾降解沙盘处,一个个装有粉碎垃圾的圆柱桶上,标注着桶内垃圾对应的自然降解所需时长,拉开按钮,就能直观地了解生活中部分垃圾降解所需要的时间。

◢ 垃圾命运简史 

展馆的墙壁上,贴着上海垃圾处理的历史足迹,搭配不同时期的黑白、彩色照片,跨越百年的“垃圾命运简史”变得具象、立体起来。将垃圾清除后堆放在空地、河边或填埋沟、浜、洼地,是早期最常见、最容易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有趣的是,垃圾的收集运输工具也经历了一波演变。1960年前是人力和畜力,1970年成了敞开式机械化运输、固定式水泥垃圾箱等。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和栏板自卸货车,装载机也派上用场。上世纪80年代,密闭式机械化运输、移动的垃圾桶和集装箱,专用侧装自装卸式垃圾车登场。上世纪90年代,压缩减容化运输、压缩式垃圾车,袋装化和桶装化,垃圾压缩收集站不断涌现。21世纪,集装化转运、分类收集运输开始流行。

◢ 垃圾去哪儿了 ◣

生活垃圾被扔进垃圾桶的时候,就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它们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那么垃圾到哪儿去了呢?生活垃圾有哪些处置方式?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工厂是什么样的?生活垃圾又是如何变废为宝,成为可用的资源的?沿着地面四根不同颜色的线轴,就可以看到不同垃圾的处置方式。

展馆内的垃圾抓手,让人可以身临其境地看到就位于隔壁的老港垃圾处置基地里,各种机械是如何运转的。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生化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而除了贯彻国家最严格的环保法,上海还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也因此,老港垃圾处理过程每小时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甚至低于一支烟。展馆设置的显示牌上实时跳动的红色数字,就显示了老港的实际污染气体排放量。

从左右两侧角度可以看到不同景象的造型墙,通过垃圾堆积前后的环境对比,体现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对土壤、空气、水资源、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 让一切可再生 

旅途的最终,“循环利用”让参观者可以见识到再生材料制成的再生纸和再生纤维衣物等生活用品,再生砖等建筑材料,废料提炼的生物燃油等能源材料。   

展览尾声,按下手印、沉思片刻,回顾这段旅程,或许能更明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在展馆副馆能容纳约50名人员的演讲厅和DIY区,还能让参观者互动交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知识,亲自动手创意循环利用物品。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中,科普展示馆还将与市废管处、博雅网一起联合举办“垃圾去哪儿”的公益夏令营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来探索垃圾的秘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