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球112位同传选手,拿汉语当“接力棒”花式秀水平
2019-07-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来自全球27所院校的112名选手从预选赛中脱颖而出,2日,他们汇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逸夫会堂,走入一个个同传箱,秀出自己的语言水平。更有深意的是,这项由上外自创的大赛一改国际上以英语为中继语的赛制而启用汉语为“接力棒”,背后有着提升中文全球影响力,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美好期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开创性地采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通行的多语种接力同传的比赛形式,涵盖联合国全部六种官方语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语言。共8个语对,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朝鲜语,从而进行外语-汉语、汉语-外语同声传译。

“现在请看阿语视频,3号、4号、5号同传箱将之同传为中文,1号、2号、6号、7号、8号箱将之再翻译成英语和法语等语种。”在上午的一轮比赛现场,主持人如是公布赛制要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执行院长李正仁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大赛首创性地以汉语为接力同传的中继语(相当于中文作为中介语言),以期从翻译的角度建构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此外,在第一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大赛在比赛的赛制规则、素材安排、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将语对组合从去年的4个增至今年的8个,并且增加基于网络平台的预赛筛选机制,扩大奖项范围,激发全球各地口译选手参与的热情。

这种多语种组合接力同传的 “上外模式”,获得了诸多国内院校学者和译界专家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也赢得了联合国、欧盟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赞赏。

参赛选手、来自苏丹的上外留学生周瑜说,中文和阿拉伯语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两门语言”,而自己恰恰愿意为之奋斗并将中阿同传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因此,这次参赛对他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实际上,大赛正是希望为国内外口译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利于激发学生对多语种口译的兴趣,领悟口译的魅力,在比赛中交流口译的经验,提高口译的能力。贴近实际的大赛模式还能促进口笔译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科的发展,使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向国际组织输出人才的桥头堡。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本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的举办还是上外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助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多语共存的和谐社会的举措之一。上外希望通过比赛搭建沟通的平台,与海内外各高校相互切磋,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一同推进高水平专业口译人才的培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尽一份力。

此次决赛得到了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的指导,大赛评委由来自参赛高校的老师组成。本次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