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发布:在沪就业青年四成来自江浙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吴佳斐/制图
为了深入研究上海青年就业的总体规模、结构特征、流动规律和变化趋势,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2019)》,以2013年至今的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部分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16-35岁的上海青年就业状况。
【半壁江山】近500万青年在上海就业
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本市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共有493.8万人,与去年同期的500.6万人相比减少6.8万人,减幅为1.4%;与2013年同期的481.3万人相比增加12.5万人,增幅为2.6%。从所占的比重来看,16-35岁的青年约占全市登记就业人数的48.7%,可谓是为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贡献了半壁江山。
统计数据表示,近年来在上海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人数,持续稳定在500万人左右的规模;因季节性变化引起的波动幅度基本上保持在5%以内,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仅为2.9%。这说明上海青年就业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持续作出贡献,同时也反映了上海的公共就业服务日趋均等化、城市综合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的客观现实。
【长三角一体化】在沪就业青年四成来自江浙皖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推进,制度性的、系统性的成果开始批量出现,长三角地区人们的就业、学习、生活的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速。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来沪青年,在沪登记就业人数共131.7万人,约占在沪登记就业的来沪青年总人数的41.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万人,增幅为1.7%;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23.7万人,增幅为21.9%。
统计数据显示,安徽户籍的来沪青年在沪登记就业的数量最多,为66.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8万人,增幅为1.2%;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4万人,增幅为14.6%。其次是江苏户籍的来沪青年,在沪登记就业的人数为51.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9万人,增幅为1.8%;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10.3万人,增幅为25.0%。
【就业观念】上海户籍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持续减少
按户籍分类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本市登记就业的上海户籍青年179.1万人,与去年同期的193.1万人相比减少13.9万人,减幅为7.2%。从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看,上海户籍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持续减少,2013年以来降幅逾两成。
在统计数据中,外省市户籍的来沪青年在本市登记就业的共有314.6万人,与2013年同期的251.4万人相比增加63.2万人,增幅为25.2%。随着上海户籍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这是上海户籍青年登记就业人数下降的首要原因。
此外,上海户籍青年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劳动参与率有所降低,选择升学、出国的人数较多、比例较高、时间较长,也是影响本市户籍青年劳动力供给数量的重要原因。
【引凤筑巢】研究生学历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上海不断增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具有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为37.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万人,增幅为13.8%;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17.8万人,增幅为89.4%。所占比重也由2013年同期的4.2%,增长到当前的7.7%,几乎翻了一番。上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劳动者选择在上海工作、生活、发展。
从上海16-35岁登记就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91.9万人,约占59.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0万人,增幅为4.3%;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0.9万人,增幅为38.4%。
【产业升级】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持续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第三产业的青年397.7万人,约占81.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万人,增幅为0.4%;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51.7万人,增幅为14.9%。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90.7万人,约占18.6%,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1万人,减幅为8.2%;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35.7万人,减幅为28.2%。
从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看,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持续减少,既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性因素,也有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就业观念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客观性影响。随着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预计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人数和所占比重未来仍将保持小幅震荡下行的态势,具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型、技能型青年劳动者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
【平均月薪】16-35岁青年月薪2018年平均月薪为7342元
统计数据显示,在沪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2018年全年平均月薪为7342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743元,增长幅度为11.3%。2013年以来,上海青年登记就业人员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1.6%。
从青年劳动者与面上全体劳动者月薪水平的比较情况来看,青年人的平均月薪略低于2018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7832元,但其增长幅度则明显高于同期社平工资的平均增长幅度9.2%。据此,相关专家预计,上海青年的月薪水平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并逐步缩小与社平工资的差距。
相关职场专家指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该全面、理性地看待薪资待遇,如果青年求职者对薪酬的心理期待过高,不但会增加求职的时间和成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稳定经营、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最终反而可能损害青年自身权益。
【满意程度】九成青年对当前就业岗位感到满意
就业满意度是劳动者基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薪资收入、晋升空间等相关因素的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对其本人当前就业岗位作出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16-35岁青年的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5.8,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1.1点,高于上海市总体就业满意度144.6共1.2点,处于“比较满意”区间。
调查对象中,表示对当前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约占23.8%,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8.8%,两者合计约占92.6%,与上年度相比提高1.7个百分点;对当前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约占1.8%,与上年度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晓颖/文 吴佳斐/制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