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之窗”进入毕业季模式 为申城各大高校学子送上独家温情记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我爱上财”“同记,同济”“东华有面”“世界再大,视如一家”“I ❤SJTU” ……从6月下旬到今晚,“高大上”的申城“外滩之窗”进入温情毕业季模式。1天、1校、1小时,作为上海城市户外地标媒体——外滩之窗,为在上海就读的、来自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学子们送上了属于“这个城市的温情记忆”。
来黄浦江畔拍下最后的毕业合影
毕业是一首离别的歌。这是与“母校”一起的最后一张合影,也是和这座城市的合影,灯光璀璨时,来黄浦江畔给毕业季再打一个卡,也当是这座城市给出的祝福和献礼吧。
继灯光组成的可爱“校喵”爬上宿舍楼后,上海财经大学“岁月如歌”毕业季主题活动6月20日走出校园,来到了上海户外地标媒体——“外滩之窗”,拉开了今年第一场黄浦江畔特别的毕业亮灯活动。
绚丽的灯光,颇具上财特色的或俏皮或庄重的标语,在那个夜晚给上财学子留下了独特的回忆,也引发黄浦江两岸游客和市民们驻足观看、交口称赞。
同济“擎天柱”,在一天后亮相外滩。在6月15日央视《开讲啦》节目中,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提出,同济的“人设”是“擎天柱”。短短的三个字,展现了同济人顶天立地的责任担当。在日复一日的脚踏实地、踏实苦干中,同济人将这几个字透彻诠释。
亮灯之夜,在同济大学学生会的组织及引导下,众多同济大学2019届毕业生们在“同济人,顶天立地‘擎天柱’!”“敢为天下先,脚踏实地干”“#同济大学盛产帅哥美女学霸吗#”等背景下,身穿学位服,怀揣着对母校的怀念,与来自母校的祝福一起,留下最美的青春倩影。在青春洋溢的同济学子的感召下,许多外滩游客也自发参与到毕业季拍照活动中,以此追忆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
“上海很大,东华是家”“爱在上海,学在东华”……6月25日晚间,即将毕业的东华大学学子来到外滩,见证一字一句出现在外滩的大屏上的灯光标语,闪耀而璀璨地向所有人宣布:“我们是东华人!”“今天我们毕业了!”毕业生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留下属于自己、学校和外滩的这一温馨时刻。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于6月26日晚“承包”了外滩。虽然那天下雨,但雨中的打CALL仍然让学子们毕生难忘。“世界再大,视如一家”,暖暖的一句,看哭了许多人。
7月5日晚,上海交通大学亮灯专场,是今年“外滩之窗”温情毕业季模式的收官之作。“守初心担使命”“I❤SJTU”“交大人,稳”……灯光字幕每滚一屏,总能引起学子们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外滩之窗连续4年为城市青年学子送毕业季祝福
记者了解到,“外滩之窗”已经连续4年为城市青年学子送出毕业季祝福,申城的温暖正在成为“95后”毕业学子的一道青春履痕。互动的形式和独特的“95后”语言也正在成为属于新时代毕业学子的新上海记忆。
被称为“外滩之窗”的花旗大厦户外LED地处陆家嘴,直面黄浦江,覆盖整个外滩地区,其灯光展示时间为晚上六点至十一点。针对此次毕业季活动,亮灯给出的时间段为晚上七点至八点的黄金时段。
在那些个夜晚,毕业生、校友聚集在外滩之窗大屏对岸的十六铺码头,共同期待着亮灯仪式的开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早已寻找好了最佳拍摄点,布置好机位,希望为学子拍下一张特别的毕业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光彩熠熠地出现在“外滩之窗”的标语,一方面结合了高校自身的核心文化,另一方面是来自于高校学子的票选。其诞生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原来,不少高校都是提前1个多月,从最初的微信公众号发起亮灯标语征集,到网上投票选出最佳标语,再到同学们亲自设计标语展示形式,十余条标语才能得以面世。
采访中,许多学校表示,把这样的点亮活动视为爱校荣校、毕业感恩的主题教育,借外滩大屏道出毕业心声,既让毕业生们释放对母校的不舍与怀念,又让大学精神广为传播,使得更多人了解到了学子心目中永远的母校。
“外滩灯光夜景作为城市的背景,我们平时通过‘我爱上海’在温暖市民与游客,而在一些特殊日子,我们觉得应该为在这个城市的年轻人点亮,这时既是这个城市记录下年轻人学习奋斗的足迹,也把他看成上海城市温度的一面,在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见证下,给年轻人一份毕业礼物。”上海市青联委员、外滩之窗的负责人李定真说。
黄浦江畔,岁月如歌。前方山河辽阔,期待他日再相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