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这间“房子”,让手术的孩子们不再充满恐惧
2019-07-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轻柔舒缓的童话音乐,琳琅满目的卡通玩具……2岁的米米即将在医院接受一个小手术。眼前这个童话般的“阳光小屋”,让患儿减少了恐惧,也让妈妈张女士放下了纠结。

今天,经过不断的更改和完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0个公益空间之一的术前陪伴区域——“阳光小屋”问世,并迎来了首批患儿。

“孩子好像忘了是来做手术的”

从电梯厅步入“阳光小屋”,大门打开的瞬间就能令人眼前一亮——阳光泼洒的落地大窗,门扉半掩的神秘小屋,错落有致的沙发卡座,盘旋上升的木质阶梯,轻柔舒缓的童话音乐,琳琅满目的卡通玩具,在进门的瞬间就吸引了患儿的注意力。

“孩子好像到了游乐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医院里还能有这样的地方,非常意外,孩子好像忘了是来做手术的。孩子没那么紧张,家长也跟着放松了很多。

与此同时,神秘小屋里正有一位母亲手拿童话读本在为她的孩子讲故事,在放松的环境、母亲的陪伴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孩子很快就安静入睡。

让手术室门口不再有哭声

哭声,一直是儿童专科医院中经典的“背景音乐”。特别是手术室门口的声嘶力竭的哭声,紧张的不止孩子,还有家长们。如何才能用温暖融化悲泣哭声?

据介绍,分离焦虑是儿科医院手术室最为突出的问题,多年之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着手探索解决,通过改建国内第一个海洋公园主题手术室、开展术前镇静、“小红车”接送患儿、鼓励父母陪伴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患儿术前分离焦虑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为“阳光小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使其投入使用即可发挥显著作用。

为了能够最大化缓解患儿在手术前的紧张情绪,体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无哭声医院”的服务理念,使患儿的“手术室之旅”不再充斥着恐惧,术前陪伴区域从设计伊始就受到了重点关注。

记者了解到,“阳光小屋”是一个包含在手术室范围内的可供父母陪伴的功能区,同时具备实施术前镇静和监护功能。“阳光小屋”整体采用温暖的米色装修,完全改变了常规手术室冰冷、严肃的风格。整个“阳光小屋”和谐而宁静,浑然不似一个本应充斥着分离的不舍和惊恐的哭声的儿科医院手术室门口。

未来,一批公益空间将相继亮相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的医疗综合楼近期正式投入使用,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功能区域逐渐向公众揭开神秘的面纱。

除了“阳光小屋”小屋外,未来一批公益空间还将继续亮相。

如眼镜哥哥魔法剧场:用眼镜哥哥讲故事的方法来设计儿童活动空间。这里可以把学习转变成一次富有乐趣的体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培养人际关系、做出有意义的选择。邀请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解释空间与事物。在积极探索空间和发现新事物中,构想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空间中隐藏着的体验将无形地影响儿童的认知与创新。

“小小博物馆”:为丰富患病儿童知识和降低患儿对医疗设备恐惧而设立的空间。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爱玩的特点,收集和布置医学、科学、历史等各种有趣的展品,力求寓教于展品之中。参观时允许儿童摆弄展品,与馆内志愿者对话等。通过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展品,使儿童接受科学、历史等科普知识。

“上海麦当劳叔叔之家”:为患病住院的儿童及其家人提供一个“临时的家园”。当孩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家长可以入住设施齐备的“麦当劳叔叔之家”,为病童提供贴心的照顾,也可以与其他病童家人互勉互助,给予精神支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