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多”屡禁不止,你买的基金,基金经理可能只是个“挂名”的?
2019-07-24 天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你购买的基金产品,可能遇到的是一个“挂名”的基金经理?

市面上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有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超过10只,甚至有超过20只的,如果有基金经理并非实际参与基金操作,只是挂个名,这种借明星基金经理噱头卖基金的行为,对于投资者而已,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这已经引起了监管的关注,相关的监管政策已经出台。据悉,证监会的最新产品申报要求,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经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则需补充这一材料。以往在新基金产品申报时,其实基金公司也需要作出相关承诺,基金经理需勤勉尽责做好基金投资。如今证监会对基金公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单独对“挂名”问题作出承诺,同时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都必须承诺不存在挂名情况。

根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基金经理的“挂名”现象有多种情况,一只基金能否卖得好,基金经理的知名度很重要,遇到基金经理人是“新人”的时候,为了让基金更好卖,有些基金公司可能采取“老带新”的方式,也就是“挂名”一个老的知名度高的基金经理。还有实际管理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可能因种种原因暂时不具备相关资格,这时候,基金公司也可能需要找一位基金经理来挂名。

“现在不少投资者来买基金产品都会冲着基金经理的名气。”在银行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这样认为,如果基金经理名气响,对销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对于 “挂名”基金经理,投资者是无从知晓的,买过基金多年的投资者杨先生说,他曾经买过一只基金,一开始没发现什么,后来查一下感到和这个基金经理其他的几只产品走势有点不一样,虽然表面上看基金经理没有更换,但他怀疑是换人了,这个基金经理只是“挂名”的,但他最多是怀疑而已。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两年前,西部利得基金就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其存在违规原因之一就是实际履行基金经理职责人员与对外披露的基金经理不符。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能事后才知道“挂名”这件事。 

基金经理“挂名”也引出来市场上比较关注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数据显示,目前基金行业中,超过80%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超过1只,管理基金产品超过10只的基金经理占比超过15%,超过20只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产品是公募基金经理们的常态,其中自然也存在挂名的问题。       

而“一拖多”、“挂名”背后显示,公募基金行业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人才稀缺问题。基金行业流动性很高,近年来大量资深基金经理离职造成基金行业人才缺口,同时,新产品发行速度过快,使得一些经验丰富、业绩优异的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被委以重任,“一拖多”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就算是实际操作,这些基金经理人也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杨先生说,不管如何,“挂名”基金经理出现,使得基金投资者真假难以分辨,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一旦基金业绩不佳,“挂名”的基金经理不但使自己的名气大跌,更会让基金公司的声誉受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编辑:谢彦宁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