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不是花钱就行!父母要起带头作用
2019-08-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图

进入暑期,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一些诸如游泳、羽毛球、网球等培训项目,甚至一些亲子类体育消费也日渐火爆。据《2018中国少儿体育培训家庭消费报告》显示,80.4%的受访家长已为孩子选报了体育培训项目,八成以上的家长为孩子体育培训投入的年花费(包括装备费用)在5000元以上。对此,华东政法大学体育法学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世行教授表示,相较于体育消费,运动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在孩子体育精神的培养上,父母要起到带头作用。

 == 家长愿意为孩子的运动买单 ==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少儿体育,数之不尽的相关体育机构就会跃入眼帘。从少儿足球、少儿篮球,到少儿国际击剑、少儿滑雪运动等等,运动项目精彩纷呈,价位也高低不一。

为了了解少儿体育消费的现状,记者来到一家为3到12岁青少年及家庭提供滑雪培训服务的室内模拟滑雪连锁机构,该店的大众点评页面显示,其所提供购买的团购“室内滑雪单人体验套餐”售价98元,年销量超过了700个。

该店的店长张小姐表示,只要商业机构能够存活,就说明市场能够接受它们的运营模式,“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培养都很花心思,很多家长会带孩子来体验室内滑雪。”

来自台湾地区的候女士和丈夫一起带女儿首次来到这家室内滑雪机构进行体验,她表示,女儿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滑雪,“这家机构是单板滑雪,我女儿以前就学过双板滑雪。”女儿小希(化名)告诉记者,每次多学到一种运动她就会很开心,由于之前滑的都是双板滑雪,所以这次想来体验单板滑雪。

近些年来,在少儿体育消费中,不只是孩子会参与运动,部分父母也开始和孩子一起,体会运动的快乐。候女士透露说,她和丈夫都会一起陪着女儿体验运动的快感,“爸爸陪的次数多一些,我运动细胞比较不好,就陪的少一些。”

“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到青少年运动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该店店长张小姐介绍说,除了少儿单人的课程之外,该店还提供亲子体验课程,来店的客户里,一起参加课程的家长和孩子数量很多。

“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培养越来越费心,但是光看着孩子运动,他们在场下等着也很无聊,一起上去体验就会好很多。”该店的销售人员表示,亲子体育模式的出现不但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而且也解决了父母在场下等待时比较无聊的问题。

由于滑雪主要是技能型学习,店内提供半年卡和一年卡等长期课程模式选择。记者了解到,该少儿室内滑雪机构,一节课时收费超过100元人民币,张小姐介绍说,该店的课程收费处于中等价位。

除了少儿滑雪之外,少儿游泳在上海也非常火热。记者走访一家针对0到6岁幼儿提供亲子游泳早教课程的机构后发现,幼儿单人周末在该机构上一次游泳课程,一个课时的收费是200元,亲子游泳课程价格偏低,为100元一课时。该机构内,带着幼儿的家长络绎不绝。

“从小就带着孩子游泳,游泳不仅能增加孩子的心肺功能,还能促进孩子的大脑运转吸收更多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水中的乐趣。”

麦小姐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三岁,从孩子一岁多开始,她和丈夫就会开始断断续续地带着孩子到少儿游泳机构内和孩子一起游泳。

亲子体育的火热说明,现今家长对自小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愈发重视。究其原因,华东政法学体育法学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世行教授表示,这是整个少儿体育目前的大环境决定的。“第一就是国家政策目前比较重视,升学考试中也会涉及体育运动。第二,很多父母受到周遭亲友的影响,由于体育运动越来普及,父母也希望能够给孩子参与一个能够健身的、增强孩子交友和促进身体发育的运动。”此外,林教授强调,人们的认知在近些年也发生了改变,即开始意识到体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少儿体育机构开始出现,少儿体育消费随之兴起,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愿意为孩子参与体育运动买单。

 == 专家:父母要起到带头作用 == 

为了从小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习惯,孕育家庭体育氛围,国家体育总局于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开展全国青少年亲子夏令营试点工作。林世行教授今年暑假也参与主持了一个相关的网球夏令营,他介绍说:“每期都会招募一组5到16岁的小孩子,主要从事网球教学和训练。每期十天,我们计划举办四期,两期已经结束了。”

他介绍说,孩子如果从小参与体育项目,对他们的成长发育,对运动项目文化的了解,以及意志力都有很好的培育作用。“这几天的天气非常炎热,但参加网球夏令营的孩子都在坚持。”

“孩子的运动意识是和家长的锻炼意识相关联的。”林教授建议,在父母有时间的情况下,多陪着孩子一起运动对培育孩子的运动意识大有裨益。“孩子和家长可以通过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有利于增加亲子感情。”

不过事实上,与孩子一起参与运动的父母终归还是少数。家长的普遍认知还是觉得运动是孩子的事情,“有的父母回到家,就忙自己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花钱让孩子自己去锻炼,不会陪孩子一起。”

林教授认为,在培养孩子的运动意识和体育精神上,父母要起到带头作用。“运动意识的培养比花多少钱重要得多。”在他看来,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去锻炼,并不是鼓励父母花费更多的钱在体育运动上。

“并不是说一定要拿出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从事私教这种类型的体育锻炼,其实比较简易的运动就可以。”他建议,亲子体育消费在家庭消费中不需要占据很多,从事大众的体育运动就可以满足需求,“比如一起打打羽毛球、网球,一起跑跑步、爬爬山、骑骑自行车,简易的运动都是可以做的。”

运动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这就比花钱难得多。“运动频率决定着运动效果,小孩子每天需要从事2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父母最好陪着一起。这样长期下来,就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运动意识。“林教授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