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让你的“虫虫”一鸣惊人!上海自博馆邀你打开“自然百宝箱”
2019-08-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

走进家门口的社区绿地、郊野公园,录下各种虫儿的鸣叫声,然后快速上传。上海自然博物馆邀你来录虫叫声,绘制“鸣虫声谱数据库”!

今天,上海自博馆“夜听虫吟”——2019 年“我的自然百宝箱”启动仪式暨绿螺讲堂特别版在上海自博馆举办,活动将持续至10月25日。

据悉,2019年“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是国内首次通过博物馆发起的“鸣虫识别”的公民科学项目。上海自博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昆虫研究团队,试图绘制“鸣虫声谱数据库”,解决科学家采集鸣声样本的难题。

上海自博馆方面表示,希望在公众与科学研究两者之间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公民科学”的新形式,鼓励公众“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自然、记录自然。采集的数据将通过上海自博馆的平台收集并分享给鸣虫研究的科学家,推动未来的昆虫鸣声研究。

启动仪式上,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为本次活动的首席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何祝清颁发纪念证书。同时,馆方还发布了 “听有虫”小程序,这是人工智能在“鸣虫声音识别”方面的首次尝试。

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受邀为公众带来了题为《闻声识虫话暑秋》的科普讲座。殷馆长通过节气和中国传统的虫文化,鸣虫的形态结构、发音机制以及鸣声分析,介绍鸣虫的种类和鸣声特点,阐述昆虫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随后举行的“鸣虫工作坊”活动由专家沙龙、昆虫标本制作、户外活动三个环节组成。华东师范大学的何祝清老师为观众带来户外鸣虫声音采集的培训。观众在科普达人的指导下开展昆虫标本制作。当晚,科学家亲自带领公众在大宁灵石公园收集鸣虫声音,学习户外鸣虫采集方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活动期间,馆方还要面向公众招募一批“自然联络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近30个城市,将成为本次公民科学项目的“种子选手”。他们将有机会参加鸣虫采集的线上培训,以及全国范围内鸣虫声音的采集行动,还将作为“鸣虫天下”展览的“公众策展人”。   

“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是上海自博馆的一项品牌教育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记录自然、收藏自然。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4年,活动围绕“四季、沪语讲自然、家园动物”等主题展开,形式丰富多样,共有超过10万名观众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持续陪伴热爱自然的市民朋友,让更多人有机会在家门口尝试开展有趣的科学探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