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研究所明年8月完成基本建设
李政道研究所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点任务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李政道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和排水工作,计划2020年8月完成基本建设,2022年科研设备正式投入运行。
首任所长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研究所源于李政道先生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建言,在中国建立对标玻尔研究所的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
在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政道研究所在2016年11月挂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作为该所的依托建设单位。
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选址浦东张江科学城孙桥科创中心单元中部,建设用地约41亩,总建筑面积约56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70327万元(不含土地费用)。2018年8月29日,该所实验楼建设启动会在张江科学城举行。
2017年,李政道研究所迎来了首任所长——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Frank Wilczek教授。
之后该所成立了以Frank Wilczek教授领衔的科学事务委员会,以及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Lars Brink教授等19位国际著名物理和天文学家集聚的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
诸多顶级学者组成了“超级朋友圈”,为李政道研究所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2018年受聘为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的李政道先生也通过视频“点赞留言”:委员们的建议将提供极大的帮助,有助于李政道研究所早日建成为世界顶级科研机构。
目前,该所已经汇聚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30余位知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努力形成一个吸引国际顶级科学家的重要平台。
重点建设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等
遵照李政道先生的建言,李政道研究所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的战略部署,紧密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及张江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向往的顶尖科学精英集聚地、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年才俊历练地,将在粒子与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个方向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目前该所将重点建设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与拓扑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平台等综合性开放型基础研究设施,显著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产生一批未来对人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成果。
2017年8月,PandaX二期曝光量成果,超过目前最大的欧洲XENON1T实验,探测灵敏度再一次领先世界,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年度亮点成果;2018年发表了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12篇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子刊等顶级期刊,作为合作者加入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11月27日,科睿唯安正式公布2018年全球 “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该榜单在全球范围内共甄选出6000多位科研精英,上海交通大学12位学者入选,其中李政道研究所协同学者贾金锋教授、钱冬特别研究员名列其中。
2018年各类学术会议14次,学术报告约100次;2019年至今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6次,李政道前沿讲坛2次,上海交大科学前沿交叉论坛暨李政道研究所学术讲座3次,学术报告超过100次。目前,李政道研究所已与北欧理论核物理研究所签订了共同培养博士后协议,加强国际合作培养科研人才。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