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少年走出精神障碍困扰,发起箱庭疗法希望成为“疗愈者”
2019-08-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近日,在一次社区的立项设计展示上,一位高三学生和他的沙盘模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是他设计的箱庭疗法,是一种用来促进人格变化的心理治疗。这位少年叫朱宇航,即将前往日本就读心理学专业。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受精神障碍的困扰,在发起这个项目后,结识了如教练、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如今的他想成为一名“疗愈者”。

▍缘起 ▍ 喜欢心理学,想要建构自己的世界

第一次看到朱宇航时,他正向对前来参展的观众演示他的箱庭疗法。沙盘上摆放着两栋建筑物、沙地和蓝色滴胶模拟的水面。相比专业模型,这个沙盘显得有些单薄。“只是在沙盘上建建模型就能治疗心理疾病了?”现场有人提出疑惑。他摇头纠正道:“心理疾病很难治愈,它们常常会伴随我们一生。箱庭疗法只是一种治疗和解压的手段。”

箱庭疗法,通俗说来就是在“沙箱中制作一个庭院”。作为一种心理临床技法,让来访者在有细沙的纸箱子里随意摆放组合玩具来再现其多维的现实生活。据朱宇航介绍,箱庭疗法能来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是一种从人的心理层面来促进人格变化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学启蒙来自于他初中时期的“不务正业”,那时的他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对刑侦、法医等话题充满好奇。初二时朱宇航接触到了新加坡理工大学的法医学课程,案例中对犯罪者的精准侧写让这位少年深深迷上了心理学。

最后他阅读了大量心理学资料。关于设计的他箱庭疗法朱宇航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河合隼雄的《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也是箱庭疗法在日本的开创者。建筑系学生制作的建筑沙盘,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或许我可以去无限制的构建自己的世界”。

成长 ▍  病况让自己开始关注精神患者

起初,他想运用心理学做成一个减压的场景。但高二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朱宇航的想法:自己被确诊为精神障碍。

高二时期朱宇航参加了STEM比赛,赛车设计是他最喜欢的项目。在设计时,设计者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风阻力系数、空气动力学等方面要素。由于基本都是自己探索,随着一次又一次“死磕”,朱宇航把自己的弦绷得紧紧的。在一次落选后,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向他袭来。这条弦,断了。

沮丧、失落,从STEM比赛归来的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自己真切体会到身为一名心理疾病患者的不易和艰辛。  

为了转移注意力,朱宇航改变了手中设计的项目,并加入了来自患者视角的思考:“确诊后,我改进了项目目的,方向转为提高社会对精神患者的关注和减少普通人对于精神患者的偏见,以及最大程度的消除所有人的不良情绪。”

朱宇航觉得自己虽然是少数,但不是唯一。在他的不知道的地方,一定也有和他一样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我想为自己做些什么,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事实上,朱宇航的直觉是正确的。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

▍起航 ▍ 走出自我,与不同想法碰撞

不过,心理治疗光靠理论还远远不够。如何将它设计成在社区可操作的项目呢?朱宇航也犯了难:“一开始做项目完全没有方向,就说去搭建沙盘,但是也不知道心理学疗法和建筑设计这两者之间的比重如何分配。”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宇航遇到了一位建筑设计师。苦于没有制作经验的他,抱着一丝希望向这位建筑设计师求教。看着这位初出茅庐却怀着拳拳热忱的少年,建筑设计师建议道:“其实你的建筑不需要做的怎样复杂,最重要的是你后面疗愈的部分”。

这一句话像是醍醐灌顶,让他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让大家得到疗愈才是自己一直奋斗的目标,而现在却一叶障目,本末倒置了呢?看着手中的塑料废弃物和PVC板,一切都在他脑海中清晰了起来。

随后,朱宇航快马加鞭写下整个项目书,并上传到行动村。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箱庭疗法迅速吸引了两位参与者。他们中一位是在校的大学生、一位是企业咨询教练。三人时常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让不同的想法进行碰撞。在不断的交流中,箱庭疗法也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完成了沙盘的搭建,也可放在一个公共区域去做展示,也可以提供材料让参观者为沙盘模型中添加更多内容,有一个交互的意义。”

如今的朱宇航,颇有些“达则兼济天下”的气概。在这位“00后”的眼里,这个世界可能并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但是他愿意用自己所学所感来疗愈和他一样的每一个人。

═ 对话 

记者:回顾去年的状态,你觉得影响你最大因素是什么?

朱宇航:现在回想主要是因为“过度努力”吧,就是感觉怎么样努力都还是很普通。本身我性格就不合群,容易自卑。可能是我一直在否定自己。虽然那时比赛成绩也还可以。但是落选让我非常的失落,就是有一种挫败感。而我很难接受自己失败,过了几个月就查出来了。

记者:从发病,到自己设计疗法,再到现在项目已初具雏形,你的家人都是什么样的态度?

朱宇航:我的爸妈很随意我,没什么态度。这个模型从材料到设计都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他们可能不知道我在做些什么吧。

记者:除了设计后续的箱庭治疗,平时闲暇时喜欢做一些什么呢?

朱宇航:学一些新东西,做一些简单的平面设计。另外我每周都会在Upbing做社会实践。

记者:有什么话想对那些和你一样受到心理疾病的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朱宇航:当放慢自己的脚步,一切都没有关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