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侃为“老弱病残队”的他们,让南京路步行街“跳动”起“都市之心”
2019-08-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视频

将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区域打造成“都市之心”,让其成为公共空间之心、公共活动之心,是同济大学“都市之心”团队的理念。

在此次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中,他们介绍了这颗“都市之心”所包含的“心桥”,可升降的水幕舞台等。完整的方案思路,使他们晋级了大赛最终的“巅峰之战”。

 调研   公众对此处缺乏地标性认识

同济大学“都市之心”团队一共5人,均是建筑学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在上海学习、生活的他们,对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和步行街多了一份熟悉感。

作为队长的梅梦月,对这一区域的印象始于多年前的旅游,南京路步行街是游客来上海必打卡的景点。街道两侧一家挨着一家的老凤祥、亨得利、邵万生、张小泉等中华老字号店铺,路上摩肩接踵的人群,给她留下了热闹和繁华的深刻印象。后来在上海学习,她也逛过这条依旧热闹的步行街。

这次参赛,团队成员们前期多次实地踏勘调研,从“路人甲”到改造者的角色切换,让梅梦月对世纪广场的观察更细致,她想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两侧热闹的商铺中感受到能量和需求。

他们发现,步行街由于受机动车干扰,世纪广场核心位置未被凸显,现有的空间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和特色,公众对这一区域也缺乏地标性认识。

 设计  “心桥”为公众呈现不同视角

团队的设计范围以南京东路世纪广场为核心,北至北京东路,南至延安东路,西至西藏中路,东至河南中路,形成一个近似1km×1km的“超级步行街区”。

他们为广场设计了“心桥”主体建筑,整个“心桥”形态呈现半环抱的姿态,以连续曲面的形式缓缓上升,形成可以自由进入的缓坡,引导路口的大量人流进入二层平台的室内外空间。“由于我们采用了缓坡的低姿态,可以充分展示附近永安百货等历史建筑,上升的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佳的拍照角度和地点。”团队成员李文竹解释,“内部空间则分为新游客中心、简餐酒吧、咖啡茶座等。”

她介绍,整个广场的北侧建筑需将一层和二层开放出来,彻底打通,在二层的高度设置开放式步行平台,并分别与建筑内部和“心桥”建筑连接,形成双层立体化步行系统。“二层平台和坡道可以成为城市文化历史展示的长廊,让游客了解南京东路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建筑立面也改成巨幕和多块LED显示屏,形成多媒体展示界面。“南京东路LED主屏幕日常可播放上海城市形象宣传、‘四大品牌’推广等内容,在重要节庆日播放展示主题片。”

此外,团队为广场中心设置了可升降的水幕舞台,成员们已经想好,在这里,春季和夏季可以举办音乐演奏会、歌唱比赛,舞台周边设计有音乐喷泉,每晚固定时间进行表演。

 周边   设计“四大品牌”特色街道

放眼整个“超级步行街区”,团队成员想对机动车街道进行全面步行化改造,同时对街道地面和街道界面进行调整,整理后的空间以上海“四大品牌”为主题。

比如将区域内的浙江中路段打造成为“上海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一条街,让福建中路段成为“上海制造” 民族品牌一条街,九江路段可变身为“上海服务” 特色餐饮住宿一条街,汉口路段则成为“上海购物” 世界商品免税一条街。

梅梦月觉得,可以通过这四条特色鲜明的主题街道,与“大动脉”南京东路联动,营造整体“都市之心”活力。

“都市之心”团队成员。

为了此次比赛,团队成员设计图纸,方案成册,制作模型,打造多媒体动画,由于准备周期紧,成员们都戏称自己的队伍为拼命的“老弱病残队”。

对研究生而言,学业和科研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并没有暑假可言。成员李文竹参加了一项交流项目,每天只能白天上课,晚上熬夜画图。成员赵亮,原本腰痛并未痊愈,随着作品提交截止日期日益临近,他选择了平躺着制图,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他们觉得,这一区域是如此多样又如此独特,他们想让“都市之心”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将这一空间还给周边居民和世界各地游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