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电影《雷雨》首映,“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又结硕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和拍摄,沪剧电影《雷雨》今天下午在SFC上影影城(新衡山店)首映。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又结出硕果。
由曹禺名作改编而来的《雷雨》是沪剧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天生与沪剧很亲近,1934年曹禺发表了《雷雨》,1938年就出现了第一个版本的沪剧《雷雨》,而且当时观众反响强烈。到了1959年,由宗华改编的沪剧《雷雨》上演于人民大舞台。这个版本的《雷雨》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演,汇集了7个沪剧流派,可谓轰动一时。1959年版《雷雨》也就成了沪剧的经典版本,近年上海沪剧院多次排演,汇集了茅善玉、陈瑜、朱俭、洪豆豆等老中青阵容,常演不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记者了解到,沪剧电影《雷雨》就是根据经典版本的沪剧《雷雨》改编的。导演梁汉森别具匠心,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着力塑造了繁漪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繁漪的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的爱恨纠葛。电影中不仅保留了舞台版本中“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四凤独叹”“五重唱”等经典唱段,通过实景拍摄不仅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周公馆,并展现了许多在舞台上未充分展示的原著中的经典场面,例如繁漪雨夜尾随周萍,四凤、周冲双双触电而亡的场景。
在电影片中饰演繁漪的是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茅善玉今天对青年报记者说,沪剧电影《雷雨》是他们在横店实景拍摄的,上海沪剧院四代演员同堂,有着话剧的味道、电影的逻辑和音乐剧的元素。舞台版的《雷雨》有两个半小时,唱腔容量很大,但是电影版本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有所精简,但也有所扩充,体现了电影艺术的优势。茅善玉说,沪剧演得多为现代戏,手眼声法步本身就与现实生活很贴近,《雷雨》就是这样一出西装旗袍戏,所以演员在电影中也没有刻意寻找一种全新的演法,依照舞台上的手法呈现,在电影中也没有太多的违和感。
据了解,沪剧《雷雨》首映之后,将陆续在上海各区影院上映。同时还会推广到苏州、无锡、杭州、嘉兴等地,向长三角地区的观众展现沪剧艺术的魅力。
沪剧和电影一直很有渊源,1957年就上演了沪剧电影《罗汉钱》。此次沪剧电影《雷雨》也被视为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成果。上海近年拍摄了一系列戏曲电影,包括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3D昆剧电影《景阳钟》、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等,为银屏留下了众多美妙的戏曲声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