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两部原创作品走出国门,用海内外都喜欢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2019-08-29 文体

在法国阿维尼翁,观众对《水腔》的反馈令人意外。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众所周知,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上海音乐厅,近些年来一直在探索将“舞台”变成“平台”,积极尝试原创自制作品。如今,这些作品也被他们带到了海外,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方式。怎样的内容,怎样的表达,才能做到海内外都认可和喜爱?记者近日也进行了采访。

不久前,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两部原创作品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赴韩演出剧名《青春》)、音乐舞蹈剧场《水腔》分别赴韩国“2019第13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法国“2019第73届阿维尼翁戏剧节” off单元展演,获得良好效果。

原创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以小见大,从几个年轻人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中国和上海90年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部 “唤起城市青春回忆”的作品用上海地标命名歌曲,既串联了剧情,又为观众构筑了一幅上海的“音乐地图”。音乐舞蹈剧场《水腔》是一部综合多种艺术元素的跨界作品,以湖南湘西(苗族)一种古老歌调“水腔”为载体,以现代人的视角,讲述了生命的轮回,自我的成长,表达了每一个“我”在当下的人生历程中积极找寻生命力量的精神。

如何让海外观众对中国当代故事、中国古老文化感兴趣,如何通过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是音乐厅此次带领两部原创作品“走出去”的核心任务。为此,音乐厅和两部作品的制作团队都做了充分准备,通过不断探索中国文化世界性表达方式,让海外观众走进作品,理解作品。

在阿维尼翁的演出充分考量当地剧场的条件和观众的观演习惯,一方面精简了整体演出结构,邀请法国演员Lucie Morel用法语介绍《水腔》故事梗概,帮助现场观众了解文化背景。另一方面着重增加了中国元素的呈现,在舞蹈编排中结合中国鼓、功夫、书法等不同元素,以现代舞、肢体表演和现场音乐进行艺术呈现,将作品的神圣感和舞台的仪式感进一步放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部剧在观众层面,和在专业人士那边,都被高度认可。作为8部国际作品之一,《繁花尽落的青春》斩获本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佳国际音乐剧”奖,音乐剧节执行委员长裴成爀表示:“《繁花尽落的青春》这部作品题材非常符合韩国人的口味,整体效果非常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音乐剧市场中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而对于《水腔》,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主席皮埃尔·贝菲特表示:“中国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戏剧语言,在另一种文化里彰显自己的魅力,并且被来自另一种文化的观众所接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飞对于“走出去”也很感慨,“每一场演出都有观众留下来与我们工作人员与艺术家交流,甚至在我们回国后,还有观众通过电子邮件表达对作品的喜爱,这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两部作品‘走进’海外观众的心里,也坚定了我们节目创制和走出去的信心。”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