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街道有一个五星级市民驿站,这里吃喝玩乐都包了
2019-08-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首席记者 范彦萍/文、图

如果你走上十来分钟,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满足一日三餐,参加娱乐活动,能就诊接受日间照料,也能看书聊天……

这样的“城市桃源”就在曲阳街道“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得以实现。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目前曲阳街道共建有4座市民驿站,目前市民驿站已进行了全面升级,成为不少居民每天必去的生活平台。

  这里成为老中青常来坐坐的地方  

今天,记者走进了位于东体育会路上的曲阳街道银联市民驿站。驿站站长徐月清介绍说,该驿站是2017年年底建成的,因为是街道4个驿站里建成时间最晚的,因此不管是面积还是硬件设施都较好。

时值午间时分,食堂里座无虚席。与原先想象中清一色的老人顾客不同,就餐者的年龄差异很大,覆盖了老中青。

白领毛小姐和两位同事三人叫了5个菜,花了65元,吃的非常开怀。她表示,自己和同事就在马路对面的曲阳路‬上班,她们所在的商务楼没有职工食堂,几个月前路过此地刚发现了一个就餐的好场所。“这里东西实惠,我们一起拼餐,每顿都很丰盛。关键是这个驿站是政府开的,食材让人放心。”

贾阿姨和先生不仅在食堂就餐,还将很多点心“吃不完兜着走”。她透露说,自家老人在附近的岳阳医院住院,每次住院的时候,她就和先生到这里解决一日三餐的大难题。这里成了她们常来坐坐的地方,有时候还会打包回家。

日式鱼饼3元/片,酱鸭腿10元,百叶肉卷2元/片,豆腐炖肉5元……凑近打餐窗口,记者发现菜单上的菜价相较普通的社会餐饮来说还算亲民,价格从2元到15元不等。

在徐月清的带领下,记者又踩点了驿站内的其他项目,如长者照护、就业、医养结合等。偌大的驿站形成一个15分钟生活圈闭环。推开食堂的一扇玻璃门,就是布置温馨的日间照料中心,这里可以提供喘息式服务、日托照料、长者照护等。64岁的陈叔叔中风后因家中无人照顾入住了驿站。他对这里的服务很满意,“这里的布置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吃饭、洗衣、助浴等服务一样不少。晚上我可以看电视,白天还能参加集体活动,偶尔还有社区公益组织开展的活动,生活很充实,比入住前更忙了。”

在市民驿站的入口处,还有充满童趣的亲子活动空间、阅读空间等。此时此刻,住在附近的金阿姨正与闺蜜在说悄悄话。她透露说,每次到医院配药,她都会来这里溜达一圈。这里的氛围很不错。

  将“15分钟”的服务半径缩短至“5分钟”  

分管市民驿站项目的曲阳街道副主任沈敏回忆说,曲阳街道的市民驿站历史悠久,且颇有名气。2007年,社区打造第一个市民驿站的时候,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还没有推出。

有句话叫五六十年代看曹杨,八十年代看曲阳。沈敏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曲阳建成工人新村后,发展迅猛。这么多年来,生活设施慢慢完善。曲阳街道的人口密度极高,3.05万平方的空间里常住人口有1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占到40.34%,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全市水平。

为了给居民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曲阳街道‬辖区内24个居委会都配有自己的活动室。方便居民到居委会开展各类活动。街道层面还有一个30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

这些年,曲阳社区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增加,园区白领的增多。居委的活动室已经不能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

打破生活圈的围墙,为居民和白领营造一个便利的生活圈场景成了历届街道领导思考的事。用十一二年的时间,四座市民驿站应运而生,且所有的驿站都位于街面位置,便于市民、白领入内。

在沈敏看来,平均每座市民驿站辐射到的服务范围为6个居委会。所谓“15分钟生活圈”并非仅仅是针对居民的,还囊括了商务楼等。而且两者的资源还可以互补,比如通过市民驿站这一平台,商务楼和居民区可以实现错时错峰停车。即晚上楼宇的停车位让给居民,白天则反之。

沈敏介绍说,市民驿站承接了党建群建、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事务办理、心灵港湾、片区管理6大基本功能。采取的是“七天服务制”,率先做到6:30至19:00‬(夏令延长至21:00‬)对外开放;除春节假期外,坚持做到全年无休;双休日探索志愿者站长的自我管理,引入金融服务、家政咨询等窗口,开展0-3岁科学育儿周末班,吸引全年龄段人群的参与。     

她介绍说,针对普遍存在的养老痛点。四个驿站均设置“开火”的社区食堂,平均每个食堂日均供应量约600人次,基本满足多数老人的就餐需求。此外,每个驿站还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如玉田站的“为老服务”实体店,聚焦失智失能老人;运光驿站的“社区服务”生活馆,对接社区商业项目;东体驿站的“居民自治”议事厅,设“市民议事厅、双拥之家、慈善超市”等;银联驿站的“全人群服务”综合体,突出“医养结合”,打造“白领党建驿站”,推出“就业直播间”等。

“我们聚焦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缩短服务距离,实现了将‘15分钟’的服务半径缩短至‘5分钟’,有效弥补了服务盲区。”

沈敏介绍说,一是针对大调研中居民对于日常小修小补无处寻觅的烦恼,街道通过整合企业单位、志愿者等资源,探索以传统集市的形式,将生活服务、健康医疗等社区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轮转“服务集市”。社区服务集市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设置3大类10余个子项目,定期在24个居民区轮转,受益居民达数千人次,其中:磨刀、扦脚、钟表家电维修、中医理疗等最受居民追捧。二是配送“驿站服务包”。今年起,每周定期将“中医康健”项目配送至居委会,提供推拿按摩、中医耳穴等服务;每月以驿站长照为核心,向周边居委定期配送“乐活助老”活动,提供彩绘、包馄饨等乐龄手工活动。由原来的驿站定点服务转变为保证定点服务不变的基础上,每月定期将服务配送至各个居委会,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服务。三是组建“老工匠”队伍。挖掘辖区有一技之长的退休志愿者和五违四必整治后富有公益志向小摊主,打造一批社区服务老工匠队伍。第一批专技类老工匠10人,涉及小修小补等6类技术项目;其他医疗保健等非技术类志愿者30余人。

据悉,下阶段,曲阳路街道将进一步探索市民驿站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家门口的社区管家”模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首席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