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敦煌女儿》启动西北行
2019-08-3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沪剧院大型现代沪剧《敦煌女儿》即将开启西北行。这也是沪剧到过的中国最遥远的地方。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应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参加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闭幕式分别于9月3日、9月8日献演兰州音乐厅、敦煌大剧院。9月12日,该剧应“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邀请于西安易俗大剧院演出。这是沪剧为服务“一带一路”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尝试。

作为上海沪剧院8年磨一剑之作,《敦煌女儿》讲述的是上海姑娘樊锦诗在敦煌50年的人生历程,歌颂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敦煌精神”。是一部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现实主义沪剧作品,首演一年多以来,观众达到近4万人次。堪称是沪剧艺术的当代经典。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沪剧过去大多是在江浙一带巡演,西部去的最远的是地方是银川,去年沪剧院的《邓世昌》曾在银川上演。这次远赴甘肃和陕西的《敦煌女儿》是像更远的西北进发。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告诉青年报记者,之所以选择《敦煌女儿》进行西北行,首先故事发生地就在西北,在创排期间,沪剧院主创团队曾6次远赴3000公里外的敦煌,并被“敦煌精神”深深感染折服,此次西北行也算是对西北人民的一次汇报演出。其次,大西北有大量的上海支援建设者,他们有的已经在大西北扎根了几十年,这次巡演也是沪剧院给他们送去的“家乡的声音”。虽然巡演还没有开始,但是在西北当地已经发起了“寻找上海妈妈”的活动,大家都来寻找上海来的建设者,以邀请他们看戏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敬意。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西北行,确实已经是沪剧达到的中国最遥远的地方。茅善玉表示,当地的方言和沪语差别实在是太大,为了让当地观众能够领略沪剧的魅力,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包括为《敦煌女儿》配备了中英文字幕,并且做了一系列沪剧普及的工作。

茅善玉同时透露,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目前已在筹备之中,预计明年开机。这也是上海沪剧院继沪剧电影《雷雨》之后,投入拍摄的第二部沪剧电影。和以室内戏为主的《雷雨》不同,《敦煌女儿》将在上海、敦煌、北京大学等多地取景,呈现手法上也有诸多创新,将是一部相对大成本制作的戏曲电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