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 | 别把游学当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新战场
2019-09-0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游学虽是个新词,但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有传统的。孔子一生周游各国,才让各地都留下了圣人遗迹,先秦时期的诸子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游士”。写过《史记》的司马迁,20岁即开始远游,几乎游遍大半个中国。遍访名师,游历四方,对于古代学子来说,也算是个标配。

不过和如今的动辄数万的花费不同,古人多数是“穷游”。孔子的马车都是有人赞助的。即使没有飞机火车,靠两条腿,也得大江南北走一走,路遇知己谈一谈。可见古人的游学,虽是读书人的风尚,却也算是发自内心之所为。

从这点上说,可能现如今的游学反而没那么纯粹。当这个行为越来越市场化了之后,就变成了笔生意。花了钱自然能买来陪护、游玩、教导,但是否能内化成孩子成长的营养,却不是单单花笔钱送出去一个月就能决定的。   

对于家长来说,若是把游学当成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新战场,或是仅仅为了能够填补孩子漫长的暑假生活,那这样的游学可能也就只能是笔生意,钱货两讫,没得人情。更直白点,最终你还想着到孩子身上去寻回报。

专家说的对,既然已经市场化,那界定标准就是必需的。不过安全和价格或许能够被标准化,而赋予游学真正价值的,应该是生活和体验,这却是无法被标准化的。真正的生活,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立竿见影。就像是想去世界知名大学校园感受一下,若是自己去了解学校历史文化、自己筹谋交通路线、自己找寻朋友导师,这其中的体验,也未必不比通过中介花一笔银子证明自己去过更得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