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诗意!这场在苏州开的展,让人感受上海大家笔下的江南气息
2019-09-09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作为上海弘扬江南文化的重点展览,“寻觅江南——乐震文陆春涛双个展”今日走出上海,在苏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项目,体现了上海著名画家对于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的独到理解,这也是上海艺术走出上海,与长三角观众展开交流的一次重要尝试。

感觉和上海艺术家很亲近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小陈一早就赶到苏州美术馆来看“寻觅江南”的大展。小陈是常熟人,让她感到颇为惊奇的是,虽然展览的两位著名画家都来自上海,但他们笔下的海派风貌和江南风物,都是她所熟悉的。“一点都不陌生。”小陈对记者说,“我的家乡就是这个样子,突然感到和上海的画家很亲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两位画家都是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画家。曾为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的乐震文,自幼接受海派文化的熏陶。张大千、吴湖帆等海派艺术大家对其影响深远,乐震文从海派绘画的精髓里提炼出来的“乐氏山水”,从表现自我到转向表现时代精神,在海上画坛独树一帜。而身为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上海书画院副院长的陆春涛,曾跟随海派花鸟名家钱行健习中国画,他的绘画破格立新,别开生面,在中国当代水墨领域有着独到的影响力。

令观众颇感惊奇的是,两位艺术家虽然年龄不同,背景各异,创作风格相去甚远,但“江南”却早已成为他们绕不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品,工笔还是写意,江南诗性均无处不在。这也是当这个展览走进江南,会引起那么多共鸣的原因。

艺术输出和交流成为常态

艺术有其共通性,对于长三角地区的艺术而言更是如此。担任此次展览策展人的是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对记者表示,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总能给画家带来中西文化视野,使他们的作品体现出多样化的风貌,但其中又有共性,比如对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追求。他说,之所以选择两位风格迥异的上海画家举行双人展,就是想体现海派艺术的深度和广度。

推广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不能仅仅是自娱自乐,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之下,上海最近一直在致力于艺术“走出去”,除了“寻觅江南”展,此前还有“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初心·前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书法名家特展”等一系列高水准展览走出上海,到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展出,引起了当地观众的热烈回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陈对记者说,像他们这类美术专业类的学生,上海艺术家的作品是必定要学习的。过去要看这些作品很多时候要去上海,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了,实在是很让人惊喜。艺术评论人赵静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的观众虽然属于不同的城市,但共通的文化背景让他们欣赏彼此的作品没有隔膜感,不仅能够产生共鸣,而且会有更多的深刻的理解。而这些反响也会激发上海艺术家更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艺术,将艺术水准推向新的高度。

记者了解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还会有一系列展览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甚至全国各地,成为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重要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