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接力!青年学子行走于田野,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
2019-09-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上海财经大学/视频

祝福祖国,不仅是最深情的青春告白,更化成广大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第12次出发。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一学生沈磊来说,这是追寻学长学姐的步伐,走向田野大课堂见证伟大成就的一次体验和历练,这也是在“行万里路知中国情”的亲身参与中,与同行者一起体悟青年人责任担当的一次成长与触动。

 =榜样的力量= 

青年学子接力行走于阡陌田野

2018年9月,沈磊进入上海财经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这一年,“千村调查”已经走过了第11个年头。这是该校统筹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在校学生于暑期开展“三农”问题的主题调研。学子行走于阡陌田野,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知识解读,用理论建言。

“金融投资领域来钱快,当然是好好学习买债券、炒股票,以后赚大钱……”也许,这是外界心目中一个财经类大学学生的完美暑假计划,但对上海财大来说,大学生不应仅仅只会啃着书本,更应该走出家门。中国农村才是经济学最好的自然实验室,是大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

于是,一批批青年学子走进田间迈向地头,通过“走千村访万户”来读懂中国农村。这一在田野上进行国情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从2008年开展首期活动至今,累计已有两万余名学生于此间收获成长。

从刚入学时,沈磊就听说了这一特色品牌项目,他开始像个充满好奇的孩子,不断搜寻了解着有关千村调查的信息,看着过往同学穿梭在祖国阡陌田野的照片,以及在农村大地上写出的论文,他开始渴望加入他们的队伍。

2019年5月,学校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作为一名学生共产党员,沈磊有幸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唯一一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党代会。在创业中心的会堂里,沈磊聆听了校领导许涛书记所作的报告。

“报告中,许书记首次提出‘实施千村调查2.0版’,其核心要义是鼓励学生走进农村,引导多学科的青年教师、海归教师一同加入,并开展千村大讲堂活动,把我们的调查成果反哺农村。”此后的沈磊,就积极准备起来,每日都要刷一遍相关微信公众号,只为了不错过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经层层选拔,6月中旬,沈磊如愿在“千村大讲堂”的入围名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被沈磊形容为“坚持了一年想要实现的愿望,终于近在眼前”。

那一天,千村调查第十二期出征仪式暨第十一期表彰大会如期举行。那一天,沈磊也真正知道了学长学姐与“千村调查”之间的故事,他也因此认识了坚持参加调查5年的“90后”博士生小姐姐蓝紫文。“这已经是习惯似的,也有着特有的一份情怀与使命”,蓝紫文的这句话让沈磊印象尤为深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施培琦/摄

 =阅乡村百态= 

感知生活变迁,了解社情民意

今年7月9日,在辗转飞机、大巴,经历了16个小时路程后,沈磊同其他6名师生抵达了美丽的云南元阳县哈尼村落。路途中,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在颠簸盘旋的山路上,雨刷器吱嘎作响,只有两盏微弱的车灯照向前方的路,窗外只有无尽的漆黑。他们的元阳行,就在这般颇为艰险的环境中开始了。

在元阳产业园参观考察电商模式和发展状况后,沈磊知道了这是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十九大“乡村振兴”的号角,当地政府和百姓齐心协力,一齐把当地哈尼文化和特产推向世界的一次尝试。

“我们的宣讲团今后可以将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提供给助力乡村发展的企业,又或者通过高效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使乡村振兴的步伐能够加速前进。贫困县的现状让我们师生感到身上肩负了更大责任,也赋予了千村调查2.0更多的内涵。”沈磊说。

根据既定计划,除了参观调研,学生们当主讲人的“乡村振兴宣讲会”也如约在元阳县主鲁村开讲。“一个多月的准备,我早已把演示稿修改了多次,可来到这里后,我发现很多东西与我原来想的不一样。”就在宣讲会的前一天晚上,沈磊把来到元阳后的所见所闻重新整理,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修改了准备的内容,并给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对策。

虽然前期准备漫长又辛苦,可每当看到台下干部群众频频点头,或者积极提问的时候,沈磊都会觉得,这不仅是对于学生主讲者的肯定,更是对继续推进“千村调查”的莫大动力。

沈磊此后又跟随团队深入当地哈尼村寨。在那里,学生们和当地的居民亲切交谈,即使语言略有障碍,可大家依旧能读懂他们的心声:现在日子比过去好了,当地乡村学校一所所建起来了,体育场、多媒体、音乐教室也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在与村民交流过程里,有一个人被反复提及,那就是他们当地的村支书韩智慧,一位来自挂职于此的北京人。沈磊说,他原本只是挂职,但在挂职期到期后,他毅然决定留在这里继续服务。

“韩书记刚来此地时,他的感觉只有不适应,可是随着与村民们的慢慢接触,他学会了感受、聆听村民的心声,村民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来自异地的村书记。生活上并不宽裕的他,总是能多帮助一家就是一家。韩书记说,只有在这里,才能发光发亮,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体会到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这个细节对沈磊触动很大。沈磊说,那一瞬间,自己突然就明白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韩书记的事迹不仅值得青年学子学习,也值得我们去传播。”在沈磊看来,“千村调查”进入到第12个年头,如今又升级到了“千村2.0版”,创新之处不仅是每次下乡获得的数据,不仅要让学生走出去,今后还可以把这些服务在一线的人们请回高校,学习和体会怎样才是优秀党员。

 =致信同龄人= 

一起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当沈磊的千村之行结束的时候,他更加明白了要坚持开展“千村调查”的意义,他的头脑中思考最多的就是青年学子今后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或许每个回程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至于我个人,我想就是要做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我们党引领新中国走过70年,‘为人民服务’这一句绝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更需要的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中秋小长假里,还在埋头写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乡村振兴——“千村大讲堂”走进云南元阳的调研报告》的沈磊决定,下一个在上海财经大学的暑假,他要继续参加千村之行,他想要把他过去看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后,再回到农村一一解答村民和干部们的疑惑。“青年学生是今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对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施培琦/摄

“我们用脚丈量祖国的土地,用心感悟人生的每一种奋斗,时刻提醒自己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其实,回到校园后,沈磊团队已经马不停蹄地书写下了一封情感饱满、数据丰富的信。他们希望通过致信同龄人的方式,号召更多的青年,一起成为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参与者。

在信里,他们串联起过去12年里上财学子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故事,那是青春见证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见证农民年收入增长率、见证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见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成效、见证农民思想转变和留守儿童问题改善、见证为人民服务初心的一道道履痕。

“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千村行,带给我们每一届学生一件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而是与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史。我们会接续奋斗,切实将扎根中国大地的经济学反哺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沈磊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上海财经大学/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