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有没有更多新人才?不要怀疑,这部自制音乐剧告诉你
2019-09-19 文体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现在的音乐剧爱好者,已经没多少人觉得只能看引进大剧了吧?因为我们的音乐剧,现在不缺明星、不缺制作啦!

3年前,中国音乐剧的“桥头堡”文化广场,曾经自制了校园版音乐剧《春之觉醒》,3年后,它又重启了大制作!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剧优秀人才的国际团队,又把触角伸向了青少年自我探索与发现的题材。而且,将于2020年1月在上剧场连演13场!

《春之觉醒》最初是德国剧作家法兰克·魏德金(Frank Wedekind)写于1891 年的剧本。描写了在德国观念极度保守的岁月,一群青少年对于自身本源的探索,对于循规蹈矩的社会无声的反抗,对于初生的爱意的懵懂,对于身体的悸动,对于前路与拨开荆棘所见的希望。

2016年,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曾制作校园版《春之觉醒》,并引发业内普遍关注。与3年前不同的是,本次《春之觉醒》为全新制作,在全面跨文化合作的背景下开启创作与制作——由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泓洋国际联合制作出品,汇集百老汇、西区、中国一流主创团队——美国百老汇新生代导演、明星编舞斯宾塞·里夫(Spencer Liff)担任导演;伦敦西区资深音乐总监菲兹·沙普尔(Fiz Shapur)出任音乐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演员刘晓邑担纲中方导演;上海青年舞美设计师徐肖寰与孔庆尧等分别担任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探究的能量与青春的迷惘,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更显动人,教人期待。

再度自制《春之觉醒》的消息,也成了很多剧迷讨论的话题。一些剧迷在和记者聊天时曾说,现在国内的音乐剧制作水准,真的是突飞猛进,而且因为更懂中国观众,所以哪些情感细节能打动观众,引发共鸣,它们做得比很多大剧都好。

确实,文化广场自2011年重建开业以来,一直在强调推出自己的制作,并先后推出了《春之觉醒》(校园版)、《我的遗愿清单》与《拉赫玛尼诺夫》三部制作剧目,稳定与持续地坚持“小而美”的选戏理念与制作态度,通过这些有温度、有深度、有质感、有情怀的音乐剧,把更多面的艺术理念展现给观众,坚持“引进与制作”共同迈进的脚步,让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发觉剧院的用心和艺术的美好。

据介绍,作为2019年的年度音乐剧制作,《春之觉醒》经历了长时间的论证与考量,吸收了诸多机缘和专业准备方才成行。“对于音乐剧的制作,我们讲究机缘和专业度。既不求多,也不盲目求大,只希望每一部制作都是走心的,规范的,无论在艺术还是商业上,都具备操作的可能性。”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春之觉醒》联合制作人费元洪说。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