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首部原创话剧《金家花园》首演,浓缩上海50年历史,展现海派情怀
《金家花园》聚焦“弄堂里的女人”。 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陈宏
21世纪的上海,繁华、精致、梦想与现实在这里交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上海始终保留着让众人叹服的契约精神,也保留着让人向往的优雅与精致。东方艺术中心制作的首部原创话剧《金家花园》9月20日开始首演,聚焦“弄堂里的女人”的同时,也把这样的“上海精神”融入其中。“我们用上海女性的史诗,来映衬上海城市的发展,以及时代变迁中各方所秉持的上海精神。”东艺总经理雷雯告诉记者。
话剧《金家花园》讲述的是上海的弄堂故事。昔日金家大小姐金婉莹,和她的“佣人”卢水娟,情同姐妹,在新中国的时代洪流中,两人的经历打破了阶级壁垒,体现了人间温情。故事从1958年讲到2010年,时间长度横跨五十多年,这个时间段是上海这座城市彻底蜕变又重新回归的过程。
编剧洪靖惠在表现貌似琐碎生活的同时,把不同年代上海人的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流露了出来。这里面有锦衣玉食的金家人,也有靠烟纸店谋生的普通人家,甚至还有重返乡里生活的秦嫂,全方位地展现了上海各个阶层人物的精神状态。不管生活如何紊乱不堪,他们都在夹缝中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坚持过去的生活轨迹和人物关系,这也是上海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
洪靖惠表示,她把记忆中所有上海女性的故事和特性糅合在了一起,“金婉莹和卢水娟这样的人物伴随着我童年的记忆,她们是我小时候弄堂里温柔浅笑的漂亮文静阿姨,上海女性独有的温婉、精致、坚强、大气的女性特质深深打动了我。”
《金家花园》的50年,是上海50年的缩影。观众可以在歌声中,在沪剧中,在人物的无言对望与精彩纷呈的对手戏中,品出上海变迁的情怀与那些始终未曾改变与撼动的风骨。“海派精神,我们从头到尾没有喊口号式的东西,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雷雯说。
把“上海精神”呈现到舞台上,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由“节目引进”迈向“节目制作”的转变,《金家花园》正是打响头炮的作品。雷雯透露,“弄堂”系列作品还会继续创作下去,“东艺希望能成为内容制作中心,所以应该每年都会有一部作品问世。”
同时,因为新演出季开始,东艺还开始了“艺展合一”,将演出和相应的展览融合,打造城市的“文化客厅”。所以,在话剧《金家花园》首演之际,东艺特邀被誉为“石库门先生”的海派艺术家李守白先生同期展览其重彩画作,以“弄堂里的女人”为题展现弄堂内外的万千风情。东方艺术中心希望借由话剧《金家花园》和李守白先生的画作,带领观众重温老上海的味道,同时也致敬上海新时代。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