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喜爱的电影有哪些?榜单来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程媛媛/文 上海市教委/图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作为“00后”和“10后”的他们,看《开国大典》这样的经典影片会有什么感想?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期间,上百万人次的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投票评选出了自己喜爱的电影。其中,《烈火英雄》《红星照耀中国》《流浪地球》《昆虫总动员2——来自远方的后援军》《港珠澳大桥》等优秀影片都是学生喜爱的影片;《开国大典》是学生喜爱的经典影片。
此次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一周时间内,全国各地特别是上海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亮点纷呈的影视教育活动。
电影周通过影院、电视、网络、校园院线等多种渠道,集中展映了推荐的近30部优秀影片。为了使优秀影片观摩做到全覆盖,上海组织流动放映队走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免费播放影片80场,惠及学生近4万名。上百万人次的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投票评选出自己喜爱的电影,其中,学生喜爱的优秀影片有《烈火英雄》《红星照耀中国》《流浪地球》《昆虫总动员2——来自远方的后援军》《港珠澳大桥》等;学生喜爱的经典影片是《开国大典》。
在上海,影视教育正逐渐走出“课余爱好”的范畴,走进课堂,与德育、语文、科学、历史、艺术、心理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成为孩子们每周的必修课程。
电影周期间,举行了“学科教学与电影育人专场展示活动”。通过《建党伟业》《陈毅市长》等优秀影片赏析,将生动立体的场景与文本描述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革命文化,培养爱国情感。与会嘉宾和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电影+”课堂观摩活动,对影视教育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思考。
浦东新区学生影视社团演绎了“电影+拓展课”各具特色的精彩。其中,观澜小学的“澜星影视社”以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等为创作元素,通过水墨画教学进行传统艺术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国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和“寻美”“审美”“育美”的教育内涵,真正达到“美育”成效。
同学们还走进电影博物馆,参加了电影科学workshop、博物馆写生、电影微课堂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他们绘制属于自己的电影走马灯,进行电影海报和场景写生,“零距离”参与了电影艺术创作 。
据悉,上海共有逾10万中小学生现场参与了此次活动,全国各省市的师生们也通过电影周官方网站(1905电影网)等途径共享了此次“电影盛宴”。
电影周闭幕式上,展映了从全国各地近300部微电影中评选出的20部“学生喜爱的微电影”片段。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祝希娟也寄语青少年,能在光影世界中获取强大的能量和前行的力量,书写人生华丽篇章。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表示,此次活动主题鲜明,充分发挥了优秀影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强化报国之志。希望广大电影工作者进一步承担起以电影艺术塑造少年儿童心灵的重任,坚持以少年儿童为中心创作出更多优秀影片;希望广大中小学构建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影视教育机制,让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程媛媛/文 上海市教委/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