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下凡到上海也得垃圾分类!这部“魔改”《山海经》有点儿意思
2019-09-2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你能想象讲述古代神话的《山海经》,发生在现代社会,会出现怎样有趣的事?

九尾狐生活在地铁轨道里,但她在咖啡馆喝咖啡的时候,也要时刻操心子女的生存问题。“三皇”之一的伏羲,在高级写字楼的顶层办公,他有自己的企业需要管理,还得一直观星测天气。大禹、精卫、女娲,他们仍在各司其职,但都已经来到了现代大都市——上海,而且,他们还在关注环保、垃圾分类。

让人忍俊不禁的脑洞大开的剧情,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近日上演的2019ACT上海当代戏剧节参演剧目——原创舞台剧《山海经》。观众一边喊着“导演你是想笑死我好继承我的花呗吗”,一边被这场想象力盛宴所打动。

舞台剧《山海经》以中国志怪古籍为灵感,邀请英国导演团队,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设计及技术团队共同创作舞台剧《山海经》,讲述一则现代故事:未来的世界偏离了航向,一切都在失衡——海平面上升、地球开裂、大自然即将重新吞噬现代文明……在上海繁华的购物中心地下,远古的神在苏醒,将会和人类一起寻找自身的救赎方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导演里奇·鲁斯克自称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研究的老外”“资深上海宁”,这是第二次和上话的专业团队合作呈现出自己心目中的奇想世界,筹划良久。面对《山海经》中言简意赅的文言文,他选择的应对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神话的影子,不时走街串巷,和超市收银员、出租车司机以及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聊神话故事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上海如今在力推垃圾分类,环保话题也是这两年里奇的关注热点,最终,他决定将《山海经》的呈现方式结合时下需要向观众带去环境保护的思考,他通过视觉化的舞美效果、近似于马戏的高度肢体呈现,结合极致细节的灯光和音效相结合来叙事。

比起省时省力的“特效”,他希望《山海经》的世界以更富有创造力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我希望观众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也希望他们走出剧场时心情振奋、富有创造力、并以新的视角去思考古代的故事。”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其余主创们的高度认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杨子奕谈到她的创作经历:“《山海经》原著是一本丰富又复杂的经典,每个人读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觉,而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在经典中找寻与现代每一个人都能产生情感联系的简单故事,然后用有趣的方式把这个简单故事呈现出来。”

最终,这些中国神话里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一身“现代”行头,走进了安福路的小剧场:九尾狐的华服由废弃布料制成,大禹与垃圾袋制成的龙缠斗,伏羲推出一个废旧的铁桶、用手电一照、星空充斥整个剧场……当废旧物料以最有创造力的方式和表演及现代剧场技术结合,生机勃勃的视觉图景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