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科技解读蔡徐坤、周杰伦的真实评分, 这群程序员太秀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9月22日,为期三天的振兴杯•虎扑编程马拉松大赛正式落下帷幕,22支队伍登台角逐冠军。在这场极客间的竞赛中,各类作品精彩纷呈:鹰眼系统、眼球识别、甚至还有作品能一键还原“美颜”。最终,来自虎扑的“不知道起什么名字”队凭借《虎扑“直文化”观点观察中心》摘得桂冠。三天来,87名参赛选手向公众传达了他们的“直文化”态度——“不装,不躲,不停”。
还记得前阵子周杰伦中老年粉和蔡徐坤铁军的大战吗?如今,各大社交网络上都有粉丝控评的现象,用户很难看到电影、歌曲的真实评分,就算是在口碑极佳的豆瓣评分,最近也开始被粉丝养号等操作攻破。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有一群程序员坐不住了。来自虎扑足球产研的团队成员在UED曾老师的加持下,打造了《虎扑“直文化”观点观察中心》,想要看看蔡徐坤、周杰伦等明星作品的真实口碑。
队长斌哥表示,在水军遍地的网络背景下,虎扑“直文化”社区的观点异常珍贵。作为资深JR,在步行街常常体会到这种感觉:原来不只是自己一个人。但是真实的观念往往难以直观地呈现,“于是我们想要对主动去提取它,这样既不需要额外增加一套评价体系,又更加生动和真实。”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去分析JR们每一句话背后的真实意图。“虽然国内的BAT们都已经有自己的AI语义分析接口供调用,但缺陷也是致命的,那就是这些API不懂我们的语言体系。” 于是,团队采用了Google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它进行训练,“让它变成一个真正懂我们的模型。”
深夜2点,比赛房间里的键盘敲击声仍然不绝于耳。透过玻璃门,能看到屏幕的蓝光映射在一张张略显亢奋的脸上。在4万条语料的训练下,这个模型在他们手中渐趋成熟,并得到了展示的效果。
最终,他们获得了评委的肯定。令人惊讶的是,团队成员们对三天的高强度编程显得意犹未尽:“比赛时间有限,我们没办法准备现成的虎扑语料对机器进行训练,但我们尽量选择了互联网公开数据当中比较接近虎扑的微博的语料,这是相对于一些京东、淘宝等购物评价语料而言的。” 他们表示,如果时间足够,且可以有足够标记的虎扑语言去训练,这个模型将更加精准。
在本次比赛的团队中,还有尚在实习期的大学生。“枫桥夜泊”队里有一位来自黑龙江大学的钧淋,这位新手程序员表示这次的编程马拉松让他收获颇丰,就连写代码的风格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长。“同组哥哥姐姐们写代码的经验远超过我,每当我遇到问题,都会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深层次的原因,也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颁奖仪式中,评审组企业高管Sean表示,基于已有数据的分析和洞察难能可贵。他也希望这些创意能够变成线上可用的、持续被用户喜爱的作品。“编程马拉松不但帮助技术团队洞察市场,还能锻炼组织资源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最后他表示期待很多作品后续的深入。
本届编程马拉松有一支一人战队——“只手把吴钩”,他是来自于监控中心的架构师老郭。平时的工作中,他负责监控中心负责及时告知产品出现的故障问题,将会第一时间告知对应的负责人,提高维护人员的响应速度。
单兵作战在以团队为主的编程比赛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老郭的参赛项目是用Rust语言来写一个定期监测在线json接口变化的小程序。这个项目可以有效解决监控线上数据的问题,考虑到像球员球队历史数据等等,就可以尝试进一步提前发现球员,球队数据方面的故障。
Rust作为新语言,目前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唯一的知名项目是Facebook宣布开发电子货币Libra。对于老郭而言,编程马拉松是一个练习新语言的平台。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奖金,对于编程有的只是纯粹的热爱,只是为了掌握新的技术。
“振兴杯”除了要振兴青年技能水平,更需要振奋青年精神面貌。上海团市委将打造上海广大青年技术能手提供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舞台,带动全市青年技术人才积极投身岗位建设,鼓舞更多的青年热爱技术、崇尚技能,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在当今网络世界里,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成为一些青年人的口头禅。“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这些散发着绝望气息的话语,配上“悲伤蛙”“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成了聊天的流行内容。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蹉跎岁月,找一个最省事省力的方式活着——这样的消极情绪,正通过上述这些流行语在年轻人中蔓延。
在精神和技能的双重“振兴”下,“直文化”应运而生——倡导当代青年直面问题,其核心价值观为“不装,不躲,不停”,积极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与开拓创新。“不装”——不对别人装更不对自己装,拒绝自欺欺人,自我麻痹;“不躲”——不要逃避,直面问题,不推卸,勇担责;“不停”——无限创新,永不止步,不满于现状,保持进取的心态。在这次的编程马拉松中,87名参赛选手用作品和实际行动向公众传达了他们的“直文化”态度:不装、不躲、不停。此次选拔的4名种子选手将代表上海互联网青年参加全国“振兴杯”比赛,站在全国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