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为何成“大负翁”?一张照片缘何评上一级文物?来这里看看你就懂了
2019-09-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培琦/图

你知道李大钊当年工资相当于现在的金领,太太却抱怨先生成“负翁”吗?你见过王根英烈士在狱中给心爱的儿子亲手绣制的书包吗?

“其实,和我们一样,烈士也有父母兄弟,也有妻子儿女,也有人之常情。我们希望通过展示烈士的珍贵文物,链接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讲述他们对于亲人的牵挂和深厚感情,让广大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能体悟英烈精神的伟大。”“一大”陈列研究部副主任张玉菡介绍说。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0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隆重推出精心筹备一年多的专题展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文物史料展》,带领观众一起重温革命历史,缅怀英雄烈士。

12万余件藏品中选出160余件

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纷纷现身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策展人员特意从馆藏12万余件藏品中精心遴选70位英烈的16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公众知晓度较高却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让人眼前一亮。

有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和当年赠给同学的原照;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与妻书》;林育南、何孟雄等龙华24烈士被关押时戴过的手铐;聂耳谱曲的《扬子江暴风雨》和《前进歌》的歌谱……

“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是近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的原创主题展览中数量最多的一次。”张玉菡介绍说,展厅整体背景以不饱和橙色为主画面,以紫灰色作点缀,强烈的色彩对比,衬以多层次刚性线条设计,透出一种坚毅、挺拔和决绝。“这样的设计所营造的整体氛围有助于观众更快地沉浸到展览中,安安静静地和文物进行对话,详细了解烈士的生平故事,更好地感受英烈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在展示手段的细节设计上,我们也进行了探索。比如为了提升文物的展示效果,我们特意制作了多个壁龛。深灰色的展台、透明的亚克力、柔和的灯光、静谧的展示空间,让一件件文物显得愈加珍贵而富有力量。”

“当你了解了一位烈士的生平故事,安静地端详他留下来的珍贵文物的时候,你面前的烈士照片会变得立体起来。他(她)可能是一位父亲,可能是一位母亲,可能是爱人,也可能是儿子。这些物品不少曾是他们亲手摸过、用过的,比如陈赓夫人王根英给儿子绣制的这个书包,密密的针脚,饱含着一位母亲多么深厚的爱子之心啊!透过这些珍贵的历史见证物,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历史的岁月,置身当年的场景,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

在张玉菡看来,除了这70位烈士外,还有许多无名烈士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以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李白为例,他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当时有很多从事电台工作的地下党员。“这次我们将平时难得一见的李白的工具箱也展出了,让大家能近距离看看这件珍贵文物。”

张玉菡透露说,这次展览展出的一些文物过去“出镜率”很低。“这次展览,70位英烈,每位烈士基本上配备了两至三件文物。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文物和观众见面,讲述感人肺腑的英烈故事,所以这次我们精心遴选了很多过去很少展出的珍贵文物。”

李大钊成“大负翁”?

11个故事讲述烈士平凡的一面

记者看到,此次展览特设了11个故事链接板块,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小故事,深度挖掘了英烈们不平凡人生中的平凡琐事。

“没想到烈士也有食人间烟火的一面,他们不是高高在上,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他们的故事中富有人情味。颠覆了教科书上我对烈士们的了解。”刚刚参观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文物史料展的魏小姐介绍说。

对于展板上的故事,策展人张玉菡信手拈来。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李大钊的故事。“李大钊是家中的顶梁柱,他的薪水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他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起初月薪120块银元,后来涨到了240块银元。这个月薪在当时是比较高的,但是李夫人却要经常面对家中无米做饭的窘境,因为李大钊将他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不完全用在家庭开支上,还经常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学生。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这种情况后,专门叮嘱会计科:每月发薪的时候要先扣除李先生的一部分薪水,亲手交给李夫人,免得李家‘难为无米之炊’。”

此次展览中展示了一张李大钊给章士钊夫人吴弱男的签名照,照片封套上有其亲笔题字签名“弱男同志惠存,李大钊敬赠,九年正月。”说起烈士李大钊的故事,“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部副主任王长流顿时打开了话匣。王长流透露说,李大钊和吴弱男私交很好,李大钊1914年在日本留学时就与章士钊及其夫人吴弱男相识,1920年章士钊夫妇把他们的合家欢照片赠给李大钊时,李大钊随即将他于1919年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拍的这张照片回赠给吴弱男,并在照片封套上亲笔题字签名,回赠给吴弱男,互为纪念。1964年7月1日由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文史馆馆员吴弱男将这张照片捐献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

一张照片缘何能评上一级文物?

翻开历史,体悟英烈精神的伟大

在采访过程中,王长流还特意提到了1936年救国会“七君子”在苏州狱中的留影。

1936年11月23日,国民党政府在社会逮捕全国各界救国会领袖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史良、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史称“七君子”事件。照片中抗日救国七君子在苏州监狱中看书写作。

“照片能评上一级文物的非常少。”王长流介绍说,该照片为刘良模当时冒名用公朴之妹婿去苏州监狱探访时所摄。刘良模本人也十分有名,他当年与宋庆龄等16人为营救“七君子”共同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上,刘良模和几位委员向大会联合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建议,获得通过。

据悉,这组照片是当年的历史原照。“七君子事件”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之前打击和迫害抗日民主人士的事件,当年在全国影响很大,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因此,这组反映当年这次重大事件的原照也被评为一级文物。

此次展示的龙华二十四烈士遗物——手铐、脚镣历历再现当年烈士们的悲壮。“1931年,我党20多位重要干部因告密被捕杀害。上世纪50年代,在村民的指引下有关部门找到了这批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挖出来一批手铐脚镣。这是1950年市民政局在当地老工人和农民的指认下发掘出的二十几位烈士的遗骸及遗物(包括手铐、脚镣、铜元、银角子、毛线背心)之一。手铐半副和脚镣半副是残存的,因长期埋藏于地下,已朽烂。”

记者看到,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此次展览特设了独立展项,展出了1949年国庆期间上海市民购买并珍藏的五星红旗、上海市工商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赠送的纪念章、旅大邮电管理局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邮票”等数件与新中国同龄的珍贵藏品。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培琦/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