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飞行员想当英雄!”看完《中国机长》后,这些真正的机长说……
2019-09-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昨天,国庆档影片之一《中国机长》开启点映。这部根据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虽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但飞机在万米高空遭遇的极端罕见险情还是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昨天晚上,东航新老两代功勋机长谢远征和何超,与百名飞行员身着制服观看了《中国机长》专题点映。这些真正的机长看完《中国机长》有何感受?观后感来了!

东航功勋机长谢远征。

  功勋机长谢远征:  

  要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  

1949年出生的谢远征是东航的功勋机长,从事飞行职业41年的他,驾驶过运五、苏制里-2、三叉戟、安24、MD-82、MD-11、A320、A340等近10种机型,安全飞行时间超过24000小时,获得特级安全飞行奖章、功勋飞行员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谢远征看来,自己能安全飞行超过24000小时,靠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飞行安全无小事,很多不安全事件都是小事引起的,所以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可疑点。”

在谢远征的飞行职业生涯中,赴美学习是他很难忘的一段经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开始着手引进美式飞机。由于技术过硬、作风优良,谢远征被选为第一批赴美国学习麦道客机驾驶技术的飞行员。当时还不到30岁的他,戴着象征机长“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的四道杠肩章,美国教官第一次见到他顿时生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是合格的机长?

21世纪初谢远征执行跨洋洲际航线。

谢远征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飞行员争气,为中国争气。在美国学习新机型期间,他每天除了做饭、就餐和保证应有的睡眠之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背诵新飞机座舱图、弄懂飞机结构与驾驶原理上。当登上真飞机时,谢远征娴熟的动作、稳定的操纵一下子就征服了坐在旁边的美国教官。他们对他竖起大拇指:“中国飞行员,棒!”

回忆起这段往事,谢远征说非常感恩祖国:“在那个年代,我们驾驶的每一架飞机都是全国老百姓省吃俭用节省出来的;我们学习飞行用的每一滴航油、在美国住宿花费的每一笔外汇,都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嘴巴里省出来的。国家送我们去学飞行,我们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飞行员的素质与能力。每当想起这些,我们就会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看了《中国机长》,谢远征很感慨:“(飞行员)一代更比一代强!”他寄语年轻飞行员,要不忘飞行初心,牢记安全使命:“作为年轻飞行员,以后还要飞几十年,一定要坚定信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每一个起落飞好。”谢远征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把飞行安全放在第一位,精练飞行技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任的态度。”

东航英雄机长何超。

  英雄机长何超:  

  感受到了民航人的专业、责任和信念  

今年37岁的何超是东航新一代的英雄机长。2016年10月11日中午,驾驶MU5643航班的何超收到塔台指令,进入虹桥机场跑道36L。在执行完起飞前的一系列检查后,机组执行起飞动作,但当起飞滑行速度达到110节(每小时200公里左右)时,何超突然发现前方一架A330飞机正横穿36L跑道。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决策,迅速接过操纵,以最大推力带杆起飞,A320飞机从A330飞机的上方飞越,两架飞机垂直距离仅19米,翼尖距13米。

何超的果断处理,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保证了两架飞机443名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事后,他被中国民用航空局记一等功。

看完《中国机长》,何超很激动,眼里泛着泪光:“有些情节感同身受,好几次都泪目了,硬忍住了。”何超说,影片的情节很真实,有些台词就是机组日常工作时的语言,包括候机楼里的旅客、乘务员飞机上的工作、机组和地面人员的交接以及塔台和空管人员的对话等都非常专业,“刚开始险情还没出来时,就感觉像是我们在飞航班一样。”

影片中,川航3U8633机组在遭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极端罕见险情时的应对处置让何超印象深刻:“在已经达到人类能承受的生理极限的情况下,机组还能执行训练的标准程序,把飞机飞回来,非常不容易,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何超说,电影让人感受到了民航人的专业、责任和信念:“比如,最后机组之间的握手,让人很感动。我们当时(的情况)只是两三分钟的事情,起飞后机组之间也是相互之间再三确认有没有做错,就像川航机长说的那样,在驾驶舱里每一个动作都要细致、准确。”

目前,何超已经安全飞行14200小时、起降近5000架次、飞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48圈,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不断超越的自我要求。何超坦言,在飞行员这个行业,没有人想当英雄:“平平安安飞好每一个起落,一直到退休,是我们飞行员最大的愿望。”在何超看来,飞行技术只是基础,对飞行员来说,最可贵的品质是责任和担当,要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精神,“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影片中紧张的情节、逼真的特效会不会让人看了以后害怕坐飞机?英雄机长也给出了定心丸:“其实在交通行业,民航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一个行业,一架飞机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部门在保障,看完以后大家应该更放心才是。我会带着家人再来看一遍。”

谢远征将他的四道杠肩章和五星机长徽章传承。

  年轻机长和副驾驶: 

  平时要认真执行每一次航班  

身为飞行员看《中国机长》,总归会有与普通观众不同的感触。东航机长刘昕看电影的过程中就百感交集,甚至有种压抑的感觉。“随着剧情的演绎,心中一直在问,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应该执行哪些程序,考虑哪些因素?怎么做,才能敬畏生命?”刘昕说,也许需要今后不断地拷问、敲打、磨砺,才会有自己的答案。

机长任慧看完电影感觉肩上四条杠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重如泰山:“一切看似日常的航班,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之外的状况,所以我们平时更需要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去执行每一次普通的航班。只有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才能让事故从我们身边杜绝!”

影片中,欧豪饰演的副驾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观众甚至称他是全片中“最惨”的一个。而很多青年飞行员看完也是感触良多。

副驾驶李天扬说,看完电影才明白公司要求穿制服观影的用意——不应该仅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看这部电影,而应该以一个可能会出现在这个场景中的主角身份观影。“如果我在这种情况,会做得怎么样?我是刘机长口中所说的那个可以把家人托付的飞行员吗?我会成为一个可以保护所有旅客的机长吗?”李天扬说,在感动的同时也深深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感恩在职业生涯早期就能看到这么优秀地讲述我们工作的作品,感恩我们的工作会以这种方式会被世界铭记。刘机长就是我想成为的机长的样子!”

“入行”还不到两年的王一杰,是东航第一批转升A350机型的副驾驶。9月25日,他刚刚作为青年飞行员代表参加了东航在大兴机场的首航仪式,并作为首飞大兴机场机组成员执飞MU7098大兴至浦东航班。这次航程中,25岁的王一杰收到了一份“大礼”——东航功勋飞行员谢远征将他的四道杠肩章和五星机长徽章传承给了他。

当听到谢远征机长说出那句“愿你一生起落安妥”时,王一杰感动不已,也让他对飞行事业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一种对安全飞行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飞行员的初心就是两个字——安全,对于我来说,安全不仅仅是任务,更是一种责任。安全得把航线飞好、和机长无缝衔接配合、把每一位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这几天,王一杰正在外飞航班,他说,30日回上海后一定会去看《中国机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