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课堂解惑,入园区考察,2019年青创赛多渠道助力青年提升创新能力
2019-10-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琳琳/文 受访者/图

为进一步引导青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拓宽提高创新创业视野思路和技能本领,根据“2019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的整体安排,在第一期培训活动取得良好反响的基础上,第二期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及考察活动于10月15日顺利举办,吸引了入围决赛团队成员、上海互联网企业代表和青浦区企业代表的踊跃参与。上海市青浦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董敏致欢迎辞。共青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书记陆昀主持培训活动。

 培训课“内外兼修”,开拓视野多收获 

活动当天,大家早早集合,前往青浦工业园区,参与《从互联网+到智能+时代》主题演讲。主讲人陆雷系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2014-2018年度优秀教师,以生动活泼的分享向来自不同行业的参会选手剖析如何利用好新时代下新技术、新理念、新趋势,促进个人能力、创新项目乃至行业发展的提升。

如今,互联网的力量无处不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服务、了解天下大事,互联网传播了文化和生活方式。互联网也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信息、消费、生产和智慧互联,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将不断升级。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将改变市场结构:市场将点与点的竞争变成链与链的竞争。“我们对国庆期间商场人流量下降严重的现象做过一次调研,但其原因不仅是网络购物的兴起,还有外卖服务的崛起。”这一事例揭示了市场的残酷:身为商场,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有同类,也可能是由于外卖崛起,导致许多人更愿意“宅”在家里。

在日本发生的、名为“Rice Code”的项目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当地种植大米时,最终呈现出的是一幅幅名画、卡通画等效果,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卖大米并不挣钱。农业是‘入口’,为旅游业引流。”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者要找准入口,并且增强体验。

随着视频播出发出“砰!”地一声,在座参赛选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视频中的无人机可以自动锁定目标,通过摇摆躲避袭击,最终完美执行射击任务。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在军事界、金融界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把今晚朋友会来我家一起看球赛的信息告诉冰箱,它就会自动下单,为我准备好啤酒和美食。”这并非陆雷讲述科幻故事,而是正在实现,并将在以后发生在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技术革命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未来一切都将与人工智能有关。

下午,参赛选手们受邀前往莲湖村进行参观考察。作为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莲湖村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和青西郊野公园联动,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青年们参观了莲湖村的民房改造、环卫设施改造、生态防护林、党建服务站等新农村风貌。幸福益站里,几位老人正在喝茶聊天。“今天人不多,因为许多人都去观看戏剧演出了。平时我们还会在这里做点心、做饭,非常热闹惬意!”

除了关照村民日常生活,莲湖村还设立了青年众创中心LIAN空间。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可以为入住企业提供免费的联合办公服务和会议室,还有用作“头脑风暴”的场所。“华东政法学院的师生还在这里设置了‘公益诉讼’站点,以提供相关服务。”

大家行走在青韵野径,感受莲湖村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现代农村风貌,也对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服务特色创新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年轻人一马当先,创新底色是青春 

本期精彩实用的培训活动既有课堂集中学习,又有实地参观交流,让学员们看得认真、学得起劲,获益匪浅。

激情迸发与冷静思考的结合是参赛选手们对上午分享环节的评价。孙英(化名)身处航空领域,坦言传统制造业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技术升级的步伐,实现优化和转型。“就像陆老师所说,我们要找到创新创意方面的‘入口’。”演讲结束,孙英就“活学活用”,结合分享内容展开思考。这次培训还让她发现自己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敏感度不如互联网从业者,因此她希望大赛更多地组织各行各业的人在技术、渠道、想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分享,实现强强联合。

孙英和团队的参赛项目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自动完成他们平时对于航空器件强度分析工作中的重复劳动部分。最年轻的她被选为队长,她明白这是荣誉,是挑战,更是成长。“感谢青创赛,为年轻人提供奋勇争先的平台。”

漫步景色优美的青西郊野公园,来自上海诺基亚贝尔的选手王玉婷兴奋地发现了业内“大家伙”。“看!那就是4G基站,目前5G基站也已经开始建造了。”由于自己从事的是工程通信行业,王玉婷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基本是“两点一线”,因此“外出看看”的经历并不多。“没想到在这次培训考察中会看见4G基站,这不仅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增加了我对职业、对行业的荣誉感。”

原来,此次王玉婷和团队的参赛项目也与基站有关,内容为5G室内对接外部基站的网管设备的智能化。“我们让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对准最近基站,其优势在于高增益更高容量带宽。”王玉婷介绍,有经验的同事发现这一市场未来方向并预估可行后,便开始邀请年轻人参与,她很荣幸成为其中之一,深感做的每件事都很有意义。“项目带给我们收获,我们也为它注入火花。”有想法,敢创新,这样的新生力量正契合了“青创赛”的主旨。

一整天充实的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很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他们将带着经验返回工作岗位和创新项目,以更大的创新热情全身心投入未来工作中。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收到有效参赛项目290个,其中共计60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大赛决赛环节,决赛现场评审拟在10月下旬举行。届时,网络投票也将同步开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琳琳/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