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音乐融入城市血脉 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2019-10-17 专题

上音歌剧院演出大厅。本文图片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细细翻阅和梳理上海音乐学院历史中的那些创举,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和上海城市文化发展上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从上海音乐学院对于城市文化的输出来说,上音歌剧院的建设可谓顺理成章。

而上音歌剧院之于服务城市、提升文化的定位,也与上海音乐学院一脉相承。上音歌剧院正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有力臂膀,助力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关照城市里的你和我。

希望我们的上音歌剧院能成为上海引领歌剧观演潮流的文化新地标,彰显上海城市精神。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廖昌永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陈晨琪

今朝圆梦   只为走得更远更好

上音歌剧院,承载着几代上音人的梦想和情怀。上音每年都会产出许多优质原创作品。这些创作和研发性质的成果,需要一个与大家分享的舞台,并且接受大众检验。而对于上海市民而言,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彩剧目,得到美好的音乐滋养。

对此,作为院长的廖昌永无疑有着更深的体会。他提出的“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16字定位,充分表现出上音歌剧院将充分整合上音优质资源,展示上音教学、国际化办学、创作实践的成果,促使上音人把强大的创作能量转化为优质作品,进而通过上音歌剧院的舞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另一方面,剧院也将依托上音深厚的学术底蕴、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国内外顶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登台献演,为市民带来世界一流的演出。

未来上音歌剧院将从节目的引进、制作、管理等方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各个系部紧密结合,将上音歌剧院作为学校学科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做到产、学、演三方有机融合。上音歌剧院的建成,将极大改善上海音乐学院办学硬件设施,满足师生教学和艺术实践需求,助力学校更好地承担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国家使命,培养更多顶尖的音乐艺术人才。比如这次在《魔笛》的演出中,就将由上音声歌系两名优秀的学生参与(研究生二年级的李青琰和本科四年级的缪天)。

“我想,这样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样的联合参演、联合制作还会有更多。”对歌剧院建成后上音学院依托强大的学术力量,形成的产学演闭环,助推上音歌剧院成为上海音乐高地,廖院长充满信心。

上音歌剧院外景。

一流舞台   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上音歌剧院将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提供强大的助力。如今,这座拥有1个1200座的歌剧厅,4个排演厅和1个学术报告厅的歌剧院,呈现出国际一流剧场的硬件设施。它是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拥有一流声学条件,是集歌剧、交响乐、民乐、室内乐、音乐剧等多种演出与教学功能为一体国际一流剧场。

“上海又增添了一座顶级的城市文化地标。”廖昌永说。一方面,它将依托上海音乐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吸引国内外顶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登台献演。即将开幕的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有13台23场演出在上音歌剧院呈现。其中,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将在这里连演六场莫扎特经典歌剧,这必将成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

2018年,上海提出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为此廖院长提出了自己的期待:此次与斯卡拉歌剧院和歌剧学院的合作,将为上海的观众们呈现歌剧艺术的精彩盛宴。希望我们的上音歌剧院,能成为上海引领歌剧观演潮流的文化新地标,将音乐融入城市血脉,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彰显上海城市精神。

上音歌剧院内景。

另一方面,上音歌剧院也将结合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的自身特色,融入到上海文化发展的建设中。上音人凭借强大的创作能量,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原创作品,通过上音歌剧院的舞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其中包括开幕系列演出——歌剧《贺绿汀》和音乐剧《春上海1949》,以及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项目——交响诗《英雄颂》等体裁丰富的原创作品。

国内外的精彩剧目都汇聚于此,上音歌剧院凭借高质量的演出打造了上海的音乐高地。

音乐滋养   期待走进观众的心

随着上海经济建设日益繁荣,人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从交响乐在市民中的普及到音乐剧的火爆,上海观众对歌剧的欣赏需求也将是大势所趋。上海音乐学院将依托上音歌剧院,探索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有效结合。“上海市民又多了一所有温度的高雅艺术殿堂。”这也是上音歌剧院的定位之一。

近日,上音歌剧院为广大乐迷精心策划了三场斯卡拉讲座系列,这也是斯卡拉歌剧院的两部歌剧上演之前奉上的最佳导赏大餐。既有“说”又有“唱”,既有“讲”又有“演”,可谓是讲座中的“高配”。而三位主讲人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者,这是专家和观众之间在用知识和音符做交流、引共鸣,也是上音歌剧院和观众互动和联结的全新尝试,向大众传达艺术本身最纯粹的快乐和感动。

此外,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亚历山大·佩雷拉也来到了第十期“艺管大师讲堂”,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经营管理谈起,讲述“如何打造世界级歌剧院”。

正如廖院长所说的:“上音歌剧院将积极为上海市民开展公益艺术普及活动,比如导赏、讲座、沙龙等面向市民的活动,努力培养和拓展歌剧观众群,为观众打造别有趣味、门类齐全的歌剧文化体验,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院,走近高雅艺术,并且制定非常亲民惠民的价格,更好地满足上海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音

让建筑艺术融入城市

建筑和城市不能被割裂开来。回归建筑界后,我对曾启发我的现代主义建筑关于城市规划的概念产生质疑。我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就是让城市快乐起来,建筑设计要从城市尺度出发再到单体建筑的推敲。

如何将上音歌剧院的建筑融入淮海路街区和上海这座城市中,非常重要。我并不想让这座新建筑像一个怪异而庞大的UFO一样出现在这片历史街区里。于是我考虑周围已有建筑的高度和韵律,以及上音校园的面积和风格,对整体建筑进行了精确到厘米的设计。在场馆的墙体颜色及质感上,我们以摩登的、有动感的设计,呼应周围建筑的砖体样式。

希望这座歌剧院对于上音的学生来说,对于来观看演出的公众来说,都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享受。我也希望这座建筑成为这片街区的一个地标,不仅延续街区的精神和风貌,还为街区增添特色。人们也可以从这座建筑中反过来思考和理解他们所居住的街道,和他们所生活的城市。

——包赞巴克 建筑师、上音歌剧院设计师

让噪音无处可入

歌剧院需要最好的听闻条件,建筑声学对于歌剧院的建设极其重要。对一个歌剧院来说,以歌剧为主,所以应该用人的自然声演唱。国际上的大歌剧院从来没有用话筒的。我们的厅1200座,是一个相对容易用自然声演唱的环境。我们要用剧院的声学设计来帮助歌唱家的自然声达到观众那里。

从材料来说,上音歌剧院可谓“全副武装”。从大厅开始,白色天花板上有很多包赞巴克先生的装饰彩画,实则是一种透声涂料,也是吸音材料。歌剧厅内,凹凸的墙和天花板的材料,叫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椅子翻起后,可以看见底部有穿孔板,后面装有矿棉,以吸收观众活动产生的噪声。

歌剧厅和管弦乐及民乐排演厅采用“有阻尼的钢弹簧盒”来隔绝地铁震动干扰。弹簧盒自身的自振频率是一号线的18倍以上,隔振效率超过95%。而为了隔绝歌剧院四周通过空气传播与通过固体传播的噪声,歌剧厅和四个排演厅均采用了“盒中盒”构造,即外墙中还有内墙。两墙之间设有空腔,以增强墙的隔声能力。歌剧院屋顶的防水层与保温层材料也有隔声的贡献。“天上地下及周边”的多重隔绝,让噪音无处可入。

——徐亚英 徐氏声学开创者、上音歌剧院声学设计师

让歌剧艺术融入生活

歌剧这项高雅艺术,正在成为高而不冷的“新”艺术选项。为了普及公众艺术教育和推广歌剧艺术,近期,上音歌剧院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几期的歌剧导赏后,相应演出的票房非常不错。足以见得,市民有这样的文化需求,只是大众对歌剧有一些陌生,还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喜欢、能看懂。这样的疑惑在导赏过程中烟消云散,这是歌剧本身的魅力,也让我们很欣慰,这类型的活动不仅做到了普及,也点燃了公众对歌剧爱的小火苗。

此外,上音歌剧院设立了会员制度,但并没有专业上或者欣赏级别上的要求。只要心中有此向往,便可加入会员。对应的是,我们将第一时间为会员送上演出及活动信息,提炼会员诉求提升服务。目前,我们通过导赏让大家靠近歌剧,同时我们也推出工作坊、大师班、开放后台等活动让大家深入了解歌剧。接下来配合原创剧目,我们也将尝试文创产品的设计,以更多元的方式,将歌剧艺术融入生活。文化推广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不停地开拓思路,也需要向同行学习,顺应着大众的需求“吾将上下而求索”!

——冯岚 上音歌剧院管理中心主任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陈晨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