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里长城、大飞机……这些孩子的画充满想象力和时代感
2019-10-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作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赛事,“我和我的祖国”第五届“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书法展今天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这个展览已日益成为上海发掘青少年美术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专家也呼吁,全社会都应该呵护孩子创造力。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静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福会少年宫联合主办。大赛共收到来稿2万余件,复评收稿2000余件,经过现场测试最终评选出美术作品168幅,书法作品180件入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两年一届,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大赛旨在推动美育工作,发现和培育优秀的小书画家,提升全市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以第五届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的主题也被定为“我和我的祖国”,鼓励参赛者“抒我所见、写我所想”,用自己擅长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城市的热爱,树立远大理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此次大赛是历届中质量最高的一届。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可谓楷、行、草、隶、篆“五体兼备”,百花齐放。无论是创作还是临摹,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创作意识。本次展览获奖和入展作品的书体五体中仍以楷书、隶书为主,楷书作品占总数的40%,隶书作品占总数的22.5%,篆书、行草书作品占总数的36%,符合中小学生从正书入手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青少年专业委员会主任,评委宣家鑫表示大赛对书法青少年普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为他们植入一个大师梦,向大师的道德品质、艺术成就学习,这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这批青少年为梦想而书法,书法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

“书道”不仅是书法之道,也是书法所写内容体现的道理。9岁的陈思缘和施成缘是一对双胞胎,他们从6岁就开始书法。陈思缘参赛的作品是《曾国藩家训八言联》,他说曾国藩的家训中蕴藏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一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不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施成缘的作品是篆书《峄山碑集字八言联》,其中有一句“日有所思经史可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他非常喜欢,意即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即使是经书、史书上记载的东西也能分辨出是非;百折不挠地做一件事,滴水石穿,终究会成功。

而已经先期举办的“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美术展览,相比书法展则更为绚丽多姿。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流光溢彩的上海、万里长城、神话传说、大飞机、建设新临港等。这些画体现着孩子们与祖国之间质朴而真挚的情感。美术评委、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叶雄第一次担任大赛评委,他说孩子们的画让他找到儿时作画的感受,孩子们稚拙、天真、充满童趣的作品很能打动人心。“孩子们的画作从生活中来,很真实,反映了他们纯真的观察力,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很有朝气、新颖。”他说。 

林小晶的《腾飞的祖国》,画的是大飞机C919,背景则是朦朦胧胧的上海标志性建筑,“有想象力,也很有意境。”为了画好这架大飞机,她在网上查了很多有关C919的图片,了解了这架飞机的研制成功对国家的影响。“他们的画很有时代感,观察得很仔细,能反映他们所看、所感、所想。”叶雄说。同时,评委们也表示,这个大赛着重呵护孩子们的创造力,呼吁社会及一些培训机构不要过早把孩子们塞进成人的考试规范中来。正如赛事的名字一样,将来会有大师从这些孩子们中间产生。哪怕很多孩子最后并未走上专业美术道路,审美的培养、美育教育也将对他们生活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